
(1).為利而死。《莊子·骈拇》:“ 伯夷 死名於 首陽 之下, 盜跖 死利於 東陵 之上。”《司馬法·嚴位》:“凡人死愛、死怒、死威、死義、死利。”
(2).死後的利益。《墨子·節葬下》:“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猶尚有節;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獨無節於此乎?”
“死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為追求利益而不惜犧牲生命,常帶有貶義色彩。
指與死亡相關的利益,如喪葬花費或死後名聲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莊子》《墨子》相關篇章,或查看引用的網頁來源。
《死利》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通過死亡來獲得利益或者利用死亡來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一般出現在文學作品和口語中,形容某些人以不擇手段的方式謀取私利。
《死利》的拆分部首是歹(dǎi),第一筆為撇,總筆畫數為7。
《死利》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死》意味着人類死亡,而《利》指的是從一件事物中得到好處或利益。将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死利》這個詞,表示通過死亡來獲得利益或達到某種目的。
《死利》在繁體字中寫作「死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死利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寫法會有所差異,但基本形态是相似的,仍然由兩個字組合而成。
1. 他不顧一切地追逐金錢,甚至為了獲得死利,不惜傷害他人。
2. 這位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地使用死利來壓制競争對手。
1. 死亡利益
2. 死利手段
3. 利用死亡
1. 土法
2. 死絕
3. 奪命
1. 生存
2. 利他
3. 隱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