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酒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 河東 人 劉白堕 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晞,以甖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味不動。飲之香美,醉而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踰于千裡。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名騎驢酒。”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白堕 酒,當時謂之鶴觴,謂其可千裡遺人,如鶴一飛千裡。”
(2).泛稱美酒。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鹿坪師聯》:“地本 仙居 ,鳩杖親擕尋藥餌;官真吏隱,鶴觴小酌詠梅花。”
“鶴觞”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酒名
指古代一種名酒,由北魏時期河東人劉白堕釀造。該酒以香醇著稱,飲後醉而不醒,甚至能持續月餘,因此深受京城貴族喜愛。因常被遠途運輸至千裡之外,得名“鶴觞”,取“如鶴飛千裡”之意。
美酒泛稱
在清代文獻中,“鶴觞”也作為美酒的代稱,如陸以湉《冷廬雜識》中描述“鶴觞小酌詠梅花”。
部分資料(如)提到“鶴觞”被解釋為成語,比喻“品質高尚、超群出衆”。此說法或為引申義,但多數文獻仍以酒名為核心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鶴觞”本義為北魏名酒,後擴展為美酒代稱,其典故體現了古代釀酒工藝與運輸特色。若需引用比喻義,建議優先參考權威曆史文獻。
《鶴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鶴在杯觞之上的形象。這個詞常常用來比喻醉酒或者飲酒的場景。
鶴:這個字的部首是鳥,總共有11畫。觞:這個字的部首是觚,總共有11畫。
“鶴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杜牧的詩作中,寫的是鶴在觥籌交錯的酒宴上舞動的場景。在繁體字中,“鶴觞”被寫作“鶴觴”。
在古代,鶴和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鶴可能被寫作“鶴”或者“鸖”,觞可能被寫作“觴”或者“觞”。
1. 他喝了一杯酒,臉上露出了鶴觞的笑容。
2. 酣暢淋漓的鶴觞之間,大家心情愉悅。
組詞: 鳥觞、杯觞、鶴舞
近義詞: 杯盞、酒宴
反義詞: 酒清、舉杯痛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