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論宗的意思、地論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論宗的解釋

佛教流派之一。從所奉《十地論》得名。《十地論》是《十地經》的釋論。本宗所習為 世親 之釋論。 南北朝 時此宗頗盛,到中 唐 華嚴宗興,此宗逐漸廢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地論宗是中國漢傳佛教早期宗派之一,以研習《十地經論》為核心教義體系。該宗派形成于南北朝時期,得名于印度世親所著的《十地經論》,此論是解釋《華嚴經·十地品》的重要論典。

在教義傳承上,地論宗分為南北兩道:北道系以菩提流支、道寵為代表,主張佛性始有說;南道系以勒那摩提、慧光為宗匠,倡導佛性本有論。兩派圍繞阿賴耶識的染淨屬性展開辯論,南道認為阿賴耶識是清淨真如,北道則主張雜染說,這種理論分歧對後來的唯識學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該宗派注重《華嚴經》思想與《十地經論》的融合,提出"六相圓融"等哲學命題,主張通過菩薩修行的十個階位(十地)達成覺悟。據《續高僧傳》記載,地論師常以"地持經"為修行指南,強調戒律與禅觀的結合。

隨着玄奘新譯唯識典籍的傳播,地論宗在唐代逐漸融入法相宗,但其思想精髓通過智俨、法藏等華嚴宗大師的著述得以延續,成為華嚴宗哲學體系的重要理論來源。中國佛教協會官網的宗派研究專欄指出,地論宗的興衰反映了印度佛教中國化的關鍵轉型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地論宗”是漢傳佛教重要流派之一,其含義需結合佛教史和文獻進行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地論宗以研習《十地經論》為核心經典得名,屬唯識學派,位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該宗派學者被稱為“地論師”,盛行于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後因華嚴宗興起而逐漸衰落。

核心要點

  1. 經典依據
    以世親所著《十地經論》為根本論典,此論是《十地經》(《華嚴經·十地品》)的注釋,北魏永平四年(511年)由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譯出。

  2. 分派争議
    因譯師菩提流支與勒那摩提對“阿賴耶識”及佛性解釋不同,形成南北二道:

    • 北道派:主張阿賴耶識為妄識,判《華嚴》為最高經典(法界宗)
    • 南道派:認為阿賴耶識為真識,将《涅槃》《華嚴》并列為“真實宗”。
  3. 教義特點
    注重判教理論(“四宗五宗”體系),融合《十地經論》的唯識思想與中土佛教實踐,為後來的華嚴宗、唯識宗奠定理論基礎。

曆史地位

該宗派由北魏重臣崔光首先倡弘,至唐代因華嚴宗吸收其思想而式微,但對中國佛教義學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注意: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權威人士”屬誤讀,實為佛教專有名詞。欲深入了解,可參考《漢典》詞條及佛教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案犯拜見報春花葆就秉道槽碓測驗镵入辍味刺兒頭摧嗺凍雲放話仿宋繁條風愛撫絃釭燭庚甲花嘴利舌虎剌孩豁蒙樓江濆講閲檢究郊寒島瘦基構唧唧喳喳金齑玉脍金漆馬桶禁食雞跖镌治絶肮葰楙穅核賫奉利唇吻陸氏橘蠻纏綿望迷榖命材陌上人木栅門盤囊披褐前冊搶購千秋令節乾條畎畒掃帚升甲食例恕諒戍陀羅調絃銅墨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