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漕标的意思、漕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漕标的解釋

謂 清 代漕運總督所屬的綠營兵。擔負漕糧的催督、保護等。《清會典·兵部一·尚書侍郎職掌》:“乃頒樞政於天下,凡緑旗兵,在 京 ,則統於巡捕營;十有九省則統於督标、撫标、提标、鎮标、軍标、河标、漕标。”注:“漕運總督所屬緑營為漕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漕标是清代漕運管理體系中的軍事建置,專指由漕運總督統轄的綠營兵部隊,主要負責漕糧運輸的護衛及河道治安維護。該詞由“漕”與“标”組合而成,“漕”本義為水路運糧,《說文解字》釋“漕,水轉谷也”,後特指國家通過運河運輸糧食;“标”在清代軍事制度中為軍隊編制單位,如“标營”。漕标士兵日常巡查河道、押運漕船,并協助地方處理水匪劫掠事件,其職能在《清史稿·職官志》中記載為“掌催趱糧艘,防護疏浚”。

據《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245頁)解釋,漕标屬于清代地方駐防軍體系,與“督标”“撫标”并列,受漕運總督直接調遣。其建制規模隨漕運需求調整,鼎盛時期兵力達萬餘人。相關曆史文獻如《漕運則例》與《清代漕運全書》均記載了漕标的糧饷發放、巡邏路線等細則,體現了清代對漕運安全的制度化管理。

網絡擴展解釋

“漕标”是清代與漕運相關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漕标”指清代漕運總督統轄的綠營兵,主要負責漕糧運輸的催督與保護工作。該詞由“漕”(水道運糧)和“标”(清代軍隊編制單位)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漕運系統的軍隊編制”。

二、具體職責

根據《清會典》記載,漕标與督标、撫标等共同構成清代十九省的綠營兵體系,其核心職能包括:

  1. 催征漕糧:督促地方按時繳納漕糧
  2. 運輸護衛:保障運糧船隻的河道安全
  3. 稽查管理:監督漕運流程的合規性

三、曆史背景

漕運作為古代經濟命脈,清代通過設立漕運總督(正二品)統管八省漕政,漕标作為其直屬武裝力量,在維護“南糧北運”體系中具有戰略地位。其建制體現了清代“因事設标”的軍事管理特點。

四、延伸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漕标”有時被引申為象征性标志,如将漕船旗幟比作漕運系統的象征()。但此用法多見于近現代比喻,非曆史術語原意。

注:如需查閱原始文獻記載,可參考《清會典》及《清史稿·兵志》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棒糖半亞抱擔軷壇邊裔徧谕标準特許銀行不走柴薪長技蟲書竄走大共地圓說東湖輀輴風略否滞浮名虛利俯诎甘茶功到自然成歸哭海舡函管涵潢漢沂環伺回魚箸賤造顆凍可憐宵寇抄匡翼窺玉臨終祿位牛馬牆牆隈秋節啟悟人語馬嘶榮進軟玉三尺鋒三堂砂洲省觐史不絶書實堅石民屍位素餐條印通烈脫換外國語汙染悟悅黠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