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serted; out-of-the-way]∶冷落怪僻
(2) [rarely;unfamiliar]∶不常見的
冷僻的字眼
(1).冷落偏僻。 唐 白居易 《初到郡齋寄錢湖州李蘇州》詩:“ 霅溪 殊冷僻, 茂苑 太繁雄。” 趙光榮 《裡湖紀遊》詩:“名勝衆所趨,誰歟耽冷僻。” 沙汀 《一個秋天晚上》:“因為這是一個冷僻的所在,背負着大山,前面又是湍激奔騰的河流,便在平日,隻等公所的大門一關,竟也很難再找出一個人影子的。”
(2).不常見的。多指字、名稱、典故、書籍等。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高青邱詩》:“ 鐘 譚 等又從一字一句,标舉冷僻,以為得味外味,則幽獨君之鬼語矣。” 徐遲 《火中的鳳凰》:“他從 歐洲 回國不久,無意間從一本冷僻的刊物上讀到 常熟 藏書家 丁 氏的四首絕句。”
(3).指性格孤僻。 茅盾 《幻滅》六:“她自悔往日太冷僻,太孤傲,以至把一切人都看作仇敵。”
“冷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ěng pì,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指事物或地方具有冷落、偏僻、不常見的特點。例如形容人迹罕至的山村,或生僻少用的字詞。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營造孤寂氛圍,如趙光榮《裡湖紀遊》詩:“誰歟耽冷僻”;日常生活中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描述偏僻場景。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冷僻字案例,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古籍類工具書。
冷僻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事物或某種情況不常見、不常用、不為人所知。它可以用來描述某個詞語、觀點、地方、人物等的特點。冷僻有時也可以表示某個事物或情況與衆不同,獨特。
冷:冫(冰)+ 田(田字底部,代表土地)
僻:人(人字旁,代表人類)+ 白(白字底部,代表光明)
冷僻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冷表示寒冷、冰冷的意思,而僻表示偏僻、少見的意思。所以冷僻意為不常見或與衆不同。
冷僻的繁體寫法為「冷僻」,沒有變化。
在古代,「冷僻」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古時候的字體結構稍許不同,但整體上和現代漢字相似。
1. 這個詞彙在日常生活中很冷僻,很少人使用。
2. 這個地方非常冷僻,少有人到訪。
3. 他的想法太冷僻了,很難被大家接受。
冷門、冷靜、僻鄰、僻處
生僻、罕見、不常見
常見、熱門、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