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唇試舌的意思、膏唇試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唇試舌的解釋

用膏塗嘴唇,用巾揩舌頭。比喻非常想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膏唇試舌”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成語,其正确寫法應為“膏唇拭舌”,常見于古代文獻。該成語由“膏唇”與“拭舌”兩部分構成,字面義指用油脂塗抹嘴唇、擦拭舌頭,比喻精心修飾言辭以迎合他人或刻意挑撥是非。

詳細釋義

  1. 語源考據

    最早見于《後漢書·呂強傳》:“群邪項領,膏唇拭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此處描述奸佞之人以讒言惑主。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膏”為動詞,意為塗抹油脂;“拭”即擦拭,兩者均強調言辭的刻意加工。

  2. 核心語義

    該成語含貶義,多用于批判以下兩類行為:

    • 谄媚逢迎:如《資治通鑒》注引“膏唇拭舌,侯伺權貴”;
    • 搬弄是非: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評某些文人“膏唇拭舌,以撼大雅”。
  3. 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批評或曆史評述,例如描述刻意曲解原意的言論,或指代網絡時代“斷章取義”的輿論操縱現象。權威辭書《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将其歸類為“語言行為類”成語。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膏唇試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āo chún shì shé,其核心含義是比喻非常想把心裡的話說出來,強調表達的迫切性。

詳細解析:

  1. 字面與比喻義

    • 字面指“用膏塗嘴唇,用巾擦拭舌頭”,通過動作的細緻性,引申為内心有強烈表達欲卻難以直接言明的狀态。
    • 與單純形容口才好的成語(如“能言善辯”)不同,它更側重表達急切傾訴或揭露真相的沖動。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後漢書·宦者呂強傳》:“群邪項領,膏唇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描述奸邪之人急切編造謠言、誣陷他人的場景。

  3. 使用場景

    • 可用于描述因情緒激動、秘密難以保守或受壓迫時急于表達内心想法的情境。
    • 也可用于文學作品中刻畫人物心理,如:“他膏唇試舌,終将真相和盤托出。”。
  4. 注意差異
    部分資料(如、2)将其誤釋為“能言善辯”,但權威典籍(如漢典、成語詞典)均以《後漢書》為據,明确其本義為“迫切欲言”。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例句,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成語詞典擴展學習。

别人正在浏覽...

谙乎爆鳴備耕被律變服不受歡迎的人棌椽不斲瞠乎其後塵翳膽慄彈鑷刀敕等輩地俗翻蓋鞲采貴王賤霸畫展劍衣腳闆交擯計庭空炮款識頍弁枯窘狼蟲虎豹郎君子弟類出詈辭驎駒埋名鳗絲眉清目朗凝妙傩舞片時平衢破竹建瓴潛驚葺屋全丁驅騁嗓磕賞笑山珍海錯髾髮盛高勝絶蜀馬説诨經通诰脫氫外命煟興相挺小鎮瑕翳獬廌西眉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