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節的意思、和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節的解釋

(1).協調;合適。《荀子·修身》:“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 王先謙 集解:“和節,猶和適也。” 漢 焦贛 《易林·渙之乾》:“棄古退思,失其和節。”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維匡調娛,不失其正,中於和節,不為聲章。”

(2).猶調節。《淮南子·本經訓》:“夫人相樂,無所發貺,故聖人為之作樂,以和節之。”

(3).溫和的節令。 漢 陳琳 《神女賦》:“感仲春之和節,歎鳴雁之嗈嗈。” 漢 應瑒 《楊柳賦》:“赴陽春之和節,植纖柳以承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和節”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文雅的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并結合傳統文化背景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意義:

  1. 本義:和諧而有節奏

    • 和: 指和諧、協調、適中、平和。強調不同事物或聲音之間的融洽配合,避免沖突與極端。
    • 節: 指節奏、節拍、節制、法度。強調規律性、約束性和分寸感。
    • 合義: “和節”最基本的意思是指和諧而富有節奏,常用于形容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中聲音或動作的協調與韻律感。例如,“琴瑟和節”形容琴瑟合奏時音調和諧、節奏分明。
  2. 引申義:行為有度,合乎禮儀法度

    • 由音樂、行為的節奏感引申,“和節”也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合乎規範、有分寸、懂得節制。它強調在待人接物、表達情感或處理事務時,既不過分放縱,也不過于拘謹,保持一種平和、適度、符合禮義的狀态。例如,“待人接物,貴在和節”意指與人交往要溫和有度。
  3. 引申義:時令氣候調和

    • 在古代文獻中,“和節”有時也用來形容時令、氣候的調和順暢。指四季更替有序,風調雨順,沒有過寒、過熱、過旱、過澇等極端天氣,萬物得以和諧生長。這層含義體現了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順應。

“和節”的核心内涵在于“和諧適度”。它既可以具體描述聲音、動作的協調韻律(和諧而有節奏),也可以抽象地形容人的行為舉止得體有度(溫和而節制),還可以指自然界的運行順暢有序(時令氣候調和)。這個詞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中庸、平衡、順應自然的價值觀念。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和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協調合適
    指事物或行為之間的和諧搭配,符合規範。例如《荀子·修身》中提到“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強調遵循禮儀能達到和諧適度的狀态。

  2. 調節
    表示對事物進行適度調整以達到平衡。如唐代韓愈在《唐故相權公墓碑》中描述“中於和節,不為聲章”,指通過調節實現内在的平和。

  3. 溫節令
    特指氣候宜人的季節,例如春季或秋季等溫度適中的時令。


二、應用與例句


三、單字解析

“和節”從具體行為規範到抽象氣候描述均有涵蓋,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古代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邊扞部列不屈不撓采茶戲慘鸷刻覈垂梢祠祭司雌性辭藻倒茄斷乳伐荻人肺肺分表負依怪臉鳏處孤飯晃蕩簡短江郎才掩谏果較勘家用嘉猷劫外天舉世矚目連續畫連枝草鈴鼓籠蓋落帽馬可·波羅盲者得鏡冥赜民用密親黏黏糊糊褭亸全軀三般兩樣傷耗上六笘籥適婚瘦臞摔跤稅人宿逋蘇區縧線天不作美天財鐵蛾瓦罐不離井口破王淦昌萬戶侯為身小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