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owery language] 精妙的詞彙;辭令
故意玩弄辭藻,毫無誠意
(1).詩文的辭采。常指用以藻飾文辭的典故或古人著作中的現成辭句。《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傳首京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璠 撰《後漢紀》,雖似未成,辭藻可觀。”《北齊書·魏收傳》:“ 昕 風流文辯, 收 辭藻富逸, 梁主 及其羣臣鹹加敬異。” 宋 陳善 《扪虱新話·文章以氣韻為主》:“文章以氣韻為主,氣韻不足,雖有辭藻,要非佳作也。” 明 胡應麟 《詩薮·古體中》:“至‘十九首’及諸雜詩,隨韻成趣,辭藻氣骨,略無可采。” ********* 《她是一個弱女子》:“就是有幾次有幾位先生私私塞在她手裡的信條,也沒有像這一封信樣的富于辭藻。”
(2).借指文辭。《南史·王僧孺傳》:“司徒 竟陵王 子良 開 西邸 ,招文學, 僧孺 與太學生 虞羲 、 丘國賓 、 蕭文琰 、 丘令楷 、 江洪 、 劉孝孫 并以善辭藻遊焉。” 宋 陳亮 《祭妻父何茂宏文》:“以其餘力,發為辭藻。”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 夢得 亦審音者,不獨工於辭藻而已。”
辭藻是漢語詞彙中表示修飾性語言或華麗文采的集合概念,其核心含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詩文中工巧的詞語",特指通過精心雕琢的修辭手段形成的語言美感。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學批評著作《文心雕龍·書記》"藻飾呈瑞",指代經過藝術加工的文字表達。
二、文學功能 在傳統文論體系中,辭藻承擔着雙重作用:
三、應用規範 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指出,辭藻運用應遵循"意與言合"原則,避免脫離内容的單純堆砌。參考《修辭學發凡》所述,建議創作者把握"藻繪與質實"的平衡。
參考文獻來源: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華書局《文心雕龍注》 朱光潛《詩論》三聯書店2012年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選》校注本 王力《漢語詩律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複旦大學出版社《修辭學發凡》修訂版
“辭藻”是漢語中用于修飾文辭的典故或華麗詞語的統稱,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基本定義
辭藻指詩文中經過修飾的精美詞語,常包含引用的典故或前人作品中的現成詞句。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中“辭藻可觀”,即強調其文辭的工巧與文學價值。
詞語結構
該詞為偏正結構:“辭”指文辭、語言,“藻”原指水草,引申為修飾、美化。組合後意為“修飾文辭的華麗詞句”。
使用場景
相關對比
與“詞藻”通用,但部分文獻(如清代《詞藻》)将其作為獨立術語,特指對唐宋詞句的品評标準。
英文對應詞:flowery language / ornate diction。
建議在寫作中根據語境平衡辭藻的使用,避免因過度修飾影響内容表達。
兵場壁塞成論城鎮居民崇壯蹰躇悴容搗騰調符堆集娥陵氏非間風刀鳱鴠過樓海壖鶴班皇穹宇回易昏穢将作少府澆料蛟韅金鞯祭祖卷軸裝髡翁棱伽山淩雨嶺越癃憊龍沈魯殿靈光棉手悶子明間能品鈕孔牆花路草棄材輕松稽首再拜器業确有羣類蜃綍神厲水惡泗濱友頌祝台曆佻薄同經頽節網禁徍徥維穩鮮凈篠簵之箭遐訓邪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