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可·波羅的意思、馬可·波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可·波羅的解釋

[Marco Polo] (1254—1324)意大利人,曾于1275年來中國,在元朝任職17年。著有《馬可波羅行記》,介紹他在東方的見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及文化使者,其名字在漢語語境中已成為“跨文化探索”與“古代東西方交流”的象征性符號。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定義,馬可·波羅因遊曆元朝時期的中國并撰寫《馬可·波羅遊記》而聞名,該書記錄了13世紀歐亞大陸的地理、政治及社會經濟狀況。

詞義解析與曆史背景

  1. 名稱淵源

    “馬可”為拉丁語名“Marcus”音譯,意為“戰神馬爾斯的追隨者”;“波羅”源于其家族姓氏“Polo”,在意大利語中無特殊含義,但因曆史事件被賦予文化關聯性。

  2. 漢語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工具書多将其定義為“中世紀溝通中西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例如《辭海》将其列為“世界旅行史重要詞條”,強調其對絲綢之路文獻的貢獻。

權威學術定位

中國社會科學網指出,馬可·波羅的旅行印證了元朝與歐洲的商貿往來,其記載的元大都(今北京)、杭州等城市風貌,為研究中國元代史提供了外文文獻佐證。英國曆史學者亨利·裕爾在《東域紀程錄叢》中評價,其遊記“首次系統性地向歐洲揭示了遠東文明的真實圖景”。

文化符號意義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研究顯示,“馬可·波羅”一詞在當代常被引申為“探險精神”的代名詞,例如“數字絲綢之路”等現代經濟合作項目常以之命名,體現其文化影響力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馬可·波羅”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人物)

指意大利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他是曆史上最早深入東方并留下詳細記錄的歐洲人之一。其生平及貢獻包括:

  1. 來華經曆:1275年隨父抵達元朝大都(今北京),在中國遊曆17年,曾擔任元朝官員。
  2. 著作影響:返回歐洲後,口述完成《馬可·波羅遊記》,書中描繪了元代中國的繁榮景象,包括城市、交通、物産等,激發了歐洲對東方的向往,間接推動了新航路開辟。
  3. 曆史地位:被譽為“溝通東西方文化的第一人”,其記載為研究元代曆史提供了重要參考。

二、引申含義(成語)

在漢語中,“馬可·波羅”有時被用作成語,形容“口才極好、能言善辯”。這一用法源自他在中國通過語言能力獲得信任的經曆,但屬于非主流引申義,多見于特定詞典或口語表達。

三、其他含義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突突豹頭環眼抱腰寶軸本題飙欻柄任伯牙不在餐柴饞風唱諾查閲呈露癡水紬布愁懷次祖錯分代遷噉咽蹈德東父洞蜒凡火負戶改良鲠諒官罷國兵昊樞侯牧胡思亂想簡序經院酒影舉樂恇擾連蹤離皮溜煙龍王兵毛遂堕井沒皮子光棍門彩祢生苨苨窮家富路雀離浮圖曲智人情味兒桑中之喜蛇腹紋沈博霜霰霜液私觐碎女田迳瓦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