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荻人的意思、伐荻人的詳細解釋
伐荻人的解釋
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亦泛指能安邦定國之英主。《南史·宋紀上》:“﹝ 武帝 ﹞伐荻 新洲 ,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明日復至洲,裡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童子數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 劉寄奴 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殺之?’答曰:‘ 劉寄奴 王者不死,不可殺。’” 清 顧炎武 《江上》詩之二:“何處是 新洲 ?日入秋砧響。聞有伐荻人,欣然願偕往。”
詞語分解
- 伐的解釋 伐 á 砍:伐樹。砍伐。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誅筆伐。 自誇:伐善(誇自己的好處)。伐智。不矜不伐。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伐荻人”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來源如下:
基本解釋
伐荻人(拼音:fá dí rén)指南朝宋武帝劉裕,後泛指能安邦定國的英主。該詞源自劉裕早年伐荻(砍伐荻草)時的一段傳說。
典故溯源
據《南史·宋紀上》記載,劉裕年輕時曾在新洲(今南京附近)伐荻,偶遇一條大蛇,射傷後次日發現幾名青衣童子搗藥。童子稱其主人(蛇)被“劉寄奴”(劉裕小名)所傷,并預言“劉寄奴王者不死”。這一傳說被視作劉裕天命所歸的象征,後以“伐荻人”代指他。
延伸含義
- 代指劉裕:因其出身寒微卻成就帝業,成為草根逆襲的典範。
- 象征英主:引申為能平定亂世、治國安邦的傑出領袖。
注意
部分資料(如)提到“伐荻人”指“不勞而獲者”,但此解釋與主流曆史文獻和權威詞典(漢典、查字典)不符,可能為誤傳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需謹慎采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南史》或《宋書》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伐荻人》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人”和“草”,其中“人”表示人的意思,“草”表示植物的意思。字形上看,“伐荻人”的筆畫數目是19畫。
《伐荻人》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詩經》中一首名為《伐檀》的詩。在這首詩中,伐荻人指的是伐檀木的人,意為砍伐檀木的人。
在繁體字中,伐荻人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伐荻人的古漢字寫法可能是“伐檀人”。
以下是一個使用伐荻人這個詞的例句:“他是個伐荻人,每天都在森林裡努力工作。”
有關伐荻人的組詞可以有:“伐荻”、“伐木“以及“伐木工”等。
近義詞可以有“砍木人”、“采伐人”等。
暫時沒有發現伐荻人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