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落帽的意思、落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落帽的解釋

《晉書·孟嘉傳》:“﹝ 嘉 ﹞後為征西 桓溫 參軍, 溫 甚重之。九月九日, 溫 燕 龍山 ,寮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覺。 溫 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 嘉 良久如廁, 溫 令取還之,命 孫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處。 嘉 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歎。”後因以“落帽”作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韓鄂 《歲時紀麗·重陽》:“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錢起 《九日閑居寄登高數子》詩:“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獨酌簡何太仆》詩:“愁來轉覺登臺懶,病裡誰傳落帽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落帽”是一個漢語典故,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典故出處

源自《晉書·孟嘉傳》記載:東晉名士孟嘉任桓溫參軍時,重陽節衆人登龍山聚會。風吹落孟嘉的帽子,他因醉酒未察覺,從容應對同僚的調侃并即興作文回應,展現出風雅氣度。此事成為後世重陽登高的經典意象。

二、基本含義

  1. 重陽節代稱
    因典故發生于九月九日重陽節,“落帽”常被用作重陽登高雅集的代稱,如唐代錢起詩句“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2. 文人風度的象征
    強調孟嘉處變不驚的雅量,後引申為對名士風流氣質的贊美,常見于詩詞中。

三、其他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落帽”可引申為“隱秘之事被揭穿”,但這種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為少見,更多屬于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義。

四、文學表現

該典故被曆代文人化用,如:

建議:若需深入考證該典故的演變,可查閱《晉書》原文及《歲時廣記》等歲時類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落帽

落帽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頭上的帽子掉下來。下面将對落帽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落帽的拆分部首為艹(草字頭)和廣(廣字底),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落帽一詞來源于漢語,并沒有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落帽的寫法稍有不同。其寫法為“落冼”,其中的冼為古代的一個字形,表示帽子的樣式。

例句

1. 他跑得太快,一不小心落帽了。

2. 風大的時候容易讓帽子落帽。

組詞

落帽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落帽禮

2. 落帽詩

3. 落帽風

近義詞

落帽的近義詞有:

1. 掉帽

2. 密封

3. 傾銷

反義詞

落帽的反義詞為戴帽,即将帽子戴在頭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