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區的意思、蘇區的詳細解釋
蘇區的解釋
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中國共6*産6*黨領導工農紅軍和人民群衆所建立的革命根據地。 劉亞樓 《偉大的第一步》:“對中央蘇區來說,反‘圍剿’戰争這是第一次。”
詞語分解
- 蘇的解釋 蘇 (⑧囌) ū 植物名(“紫蘇”或“白蘇”的種子,稱“蘇子”)。 指須頭下垂物:流蘇。 昏迷中醒過來:蘇生。蘇醒。死而複蘇。 緩解,解除:以蘇其困。 特指“江蘇省”、“蘇州市”:蘇劇。蘇繡(蘇州的刺繡)。 前“蘇聯”的簡稱。中國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曾把當時的工農民主政權組織稱為“蘇維埃”;把當時的根據地稱為“蘇區”。 姓。 見“噜”字“噜蘇”。 蘇 ù ㄙㄨˋ 朝向:“蘇刃者死”。 筆畫
- 區的解釋 區 (區) ū 分别:區分。區别。 地域:地區。區劃。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事”。 行政區劃單位:省級自治區。市轄區。 區 (區) ō 姓。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蘇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蘇區”是中國共産黨在特定曆史時期建立的革命根據地的稱謂,其核心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一、定義與政權形式
“蘇區”全稱“蘇維埃區域”,指1927年至1937年(即土地革命時期或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建立的革命根據地。其政權采用“蘇維埃”形式,即工農兵代表會議制度,是早期人民民主政權的實踐。蘇維埃政權強調工農聯盟,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革命性。
二、時間範圍與演變
- 起始:中國第一個蘇區誕生于1927年11月,廣東陸豐、海豐成立縣蘇維埃政府,湖南茶陵也建立工農政權。
- 全盛: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成立,标志着蘇區發展至鼎盛時期,覆蓋全國231個縣、1910萬人口。
- 終結:1937年9月,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蘇區政權改組為陝甘甯邊區政府,蘇區退出曆史舞台。
三、地理範圍與代表區域
- 核心區域:江西贛南蘇區(如瑞金)是中央蘇區所在地,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
- 其他區域:包括湘贛、鄂西、閩東等遊擊區,形成全國性革命根據地網絡。
四、曆史意義
- 政權建設:蘇區是中國共産黨首次獨立領導地方政權的嘗試,為後續邊區、解放區建設奠定基礎。
- 革命實踐:探索“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成為土地革命和武裝鬥争的重要陣地。
- 精神遺産:蘇區精神(如堅定信念、求真務實)被納入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
五、相關概念辨析
- 與“邊區”區别:蘇區特指土地革命時期的根據地,邊區則指抗日戰争時期的敵後根據地(如陝甘甯邊區)。
- 與“老區”關系:蘇區屬于革命老區的範疇,但老區還包括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的根據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或區域發展細節,可查閱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蘇區》的意思
蘇區是指在中國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由***************領導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它是抗日戰争時期黨的根據地的主要形态之一,被稱為蘇維埃區域。
《蘇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蘇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艹)和區(阝,廠),它共有13畫。
《蘇區》的來源
《蘇區》這個詞最早來源于1931年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時候,在湖南省井岡山一帶建立的第一塊根據地。當時,紅軍們學習了蘇聯的建設經驗,将這個區域稱為蘇維埃區,而後來逐漸演變為蘇區。
《蘇區》的繁體
《蘇區》的繁體字為「蘇區」。
《蘇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蘇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蘇區》的例句
1. 在抗日戰争期間,蘇區成為了中共的軍事和政治基地。
2. 蘇區的建立為革命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蘇區》的組詞
1. 蘇區主義(蘇區主義):指中國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在蘇區實行的一系列政策和經驗。
2. 蘇區書院(蘇區書院):指蘇區時期建立的為革命事業培養幹部和普及教育的學校。
《蘇區》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根據地、解放區
反義詞:敵占區、*********統治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