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节的意思、和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节的解释

(1).协调;合适。《荀子·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 王先谦 集解:“和节,犹和适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乾》:“弃古退思,失其和节。”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於和节,不为声章。”

(2).犹调节。《淮南子·本经训》:“夫人相乐,无所发貺,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

(3).温和的节令。 汉 陈琳 《神女赋》:“感仲春之和节,叹鸣雁之嗈嗈。” 汉 应瑒 《杨柳赋》:“赴阳春之和节,植纤柳以承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节”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文雅的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并结合传统文化背景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意义:

  1. 本义:和谐而有节奏

    • 和: 指和谐、协调、适中、平和。强调不同事物或声音之间的融洽配合,避免冲突与极端。
    • 节: 指节奏、节拍、节制、法度。强调规律性、约束性和分寸感。
    • 合义: “和节”最基本的意思是指和谐而富有节奏,常用于形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声音或动作的协调与韵律感。例如,“琴瑟和节”形容琴瑟合奏时音调和谐、节奏分明。
  2. 引申义:行为有度,合乎礼仪法度

    • 由音乐、行为的节奏感引申,“和节”也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有分寸、懂得节制。它强调在待人接物、表达情感或处理事务时,既不过分放纵,也不过于拘谨,保持一种平和、适度、符合礼义的状态。例如,“待人接物,贵在和节”意指与人交往要温和有度。
  3. 引申义:时令气候调和

    • 在古代文献中,“和节”有时也用来形容时令、气候的调和顺畅。指四季更替有序,风调雨顺,没有过寒、过热、过旱、过涝等极端天气,万物得以和谐生长。这层含义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顺应。

“和节”的核心内涵在于“和谐适度”。它既可以具体描述声音、动作的协调韵律(和谐而有节奏),也可以抽象地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得体有度(温和而节制),还可以指自然界的运行顺畅有序(时令气候调和)。这个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中庸、平衡、顺应自然的价值观念。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和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协调合适
    指事物或行为之间的和谐搭配,符合规范。例如《荀子·修身》中提到“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强调遵循礼仪能达到和谐适度的状态。

  2. 调节
    表示对事物进行适度调整以达到平衡。如唐代韩愈在《唐故相权公墓碑》中描述“中於和节,不为声章”,指通过调节实现内在的平和。

  3. 温节令
    特指气候宜人的季节,例如春季或秋季等温度适中的时令。


二、应用与例句


三、单字解析

“和节”从具体行为规范到抽象气候描述均有涵盖,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古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颁衣砭顽不及蚕作彻彻吃干饭螭魅魍魉穿一条裤子村棒棒钉螺椟玉饭袋幡斿逢罗奉行故事负地矜才该宥孤介雇觅果子花河役桓石虔来祸酷俭薄轞轞剪帖鸡骇挤壑酒鳞酒衣渴羗泪痒傈僳语流颷丽颜漏渫漏液卖官卖爵蠓烟闵骞墓文扭直作曲盆地蓬赖麻直庆都仁义之兵入木三将军山窠什刹海条秀贴调题头彤殿通瘀亡猿灾木文昌台雾起云涌鹀属无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