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鈴鼓的意思、鈴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鈴鼓的解釋

(1).一種打擊樂器。鼓框扁平,木制。一面蒙獸皮,周圍嵌以若幹小銅鈴。演奏時,左手執鼓,懸空搖動,或用右手指、掌擊之;用右拇指搓奏,可得震音。用于管弦樂隊。

(2).鈴和鼓。《三國志·魏志·韓傳》:“又諸國各有别邑,名之為蘇塗。立大木,懸鈴鼓,事鬼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鈴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具有以下特點:

一、基本定義

鈴鼓又稱"手鼓",是維吾爾族、朝鮮族、烏孜别克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樂器。其名稱來源于鼓框周圍鑲嵌的金屬片或小銅鈴,演奏時既能發出鼓聲又伴隨鈴響。

二、結構與形制

  1. 鼓框:木制圓形結構,扁平狀
  2. 鼓面:單面蒙獸皮(羊皮或驢皮)
  3. 發聲部件:周圍嵌有5-7對小銅钹或銅鈴
  4. 尺寸:分大、中、小三種規格

三、演奏方式

四、應用場景

  1. 民族歌舞伴奏(新疆維吾爾族舞蹈、朝鮮族農樂舞等)
  2. 器樂合奏中的色彩性節奏樂器
  3. 現代管弦樂隊打擊樂聲部

五、文化延伸

在《三國志·魏志》中記載的"懸鈴鼓,事鬼神"表明,古代鈴鼓組合曾用于宗教儀式。現代鈴鼓則更多展現歡快明亮的音色特點,成為民族音樂的重要載體。

注:不同地區存在形制差異,如新疆手鼓與朝鮮族鈴鼓在尺寸和裝飾上各有特色。如需完整資料可查閱音樂類工具書或民族樂器圖鑒。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鈴鼓》是什麼意思

《鈴鼓》是一個常見詞語,可以指代多種含義。一般來說,它可以表示一種樂器,也可以用來形容齊聲鳴響的鐘鼓聲音。此外,《鈴鼓》還可以比喻喧嚣、熱鬧的環境或場合。

《鈴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鈴鼓》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金”和“示”。其中,“金”是表示與金屬有關的部首,“示”是表示與神、祭祀有關的部首。總共需要五個筆畫來書寫《鈴鼓》。

《鈴鼓》的來源

《鈴鼓》一詞的來源很有趣。在古代,鈴和鼓是重要的樂器,用于宗教祭祀和慶典活動中。原先分别是銅器上懸挂的鈴铛和用皮革或木頭制成的鼓,後來演變成了金屬制的鈴鼓。因此,《鈴鼓》一詞成為樂器的代稱,後來也引申為熱鬧的環境。

《鈴鼓》的繁體

《鈴鼓》的繁體字為「鈴鼓」。

古時候《鈴鼓》的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鈴鼓》的寫法為「了鼓」。

《鈴鼓》的例句

1. 那個慶典活動上,鈴鼓聲震耳欲聾。

2. 江邊的廟宇裡,鈴鼓嘈雜,香火鼎盛。

3. 小朋友手中拿着鈴鼓,歡樂地玩耍。

《鈴鼓》的組詞

1. 鈴聲:指鈴鼓的聲音。

2. 鼓聲:指鼓的聲音。

3. 鈴铛:用來懸挂的小型金屬樂器。

4. 鼓樂:指用鼓及其他打擊樂器演奏的音樂。

《鈴鼓》的近義詞

1. 鑼鼓:指鑼和鼓的組合。

2. 喧鬧:形容十分熱鬧、嘈雜。

3. 熱熱鬧鬧:形容非常繁忙、喧鬧。

《鈴鼓》的反義詞

1. 寂靜:指十分安靜、沒有聲音。

2. 幽靜:指安靜、甯靜的環境。

3. 沉默:指完全沒有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