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深奧的義理。《後漢書·方術傳序》:“至乃《河》、《洛》之文,龜龍之圖, 箕子 之術, 師曠 之書,緯候之部,鈐決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賾,參驗人區,時有可聞者焉。”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而君莫不徧探冥賾,具閲局檢。”《魏書·律曆志上》:“然則制物成法,故冥賾可尋,推變有因,而化生以驗。”
“冥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íng zé,主要用于形容深奧、難以理解的事物或境界。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冥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深奧神秘的事物,通常用來形容深不可測的道理、真理或秘密。
《冥赜》由兩個部首組成,冖(mì)和走(zǒu)。它總共有13個筆畫。
《冥赜》最早出現在《論語·子路》中,其中孔子說:"冥冥冥赜也。"後來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成語,用來表達深奧神秘的含義。
《冥赜》的繁體字是「冥粲」。
在古代,「冥赜」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冥惪」。不過,今天的常見寫法仍然是「冥赜」。
1. 這本書的内容非常冥赜,需要反複閱讀才能理解。
2. 這個問題涉及到一些冥赜的經濟理論。
冥赜天機、冥赜玄機、冥赜深藏
深奧、玄妙、高深
明顯、簡單、淺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