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赜的意思、冥赜的詳細解釋
冥赜的解釋
指深奧的義理。《後漢書·方術傳序》:“至乃《河》、《洛》之文,龜龍之圖, 箕子 之術, 師曠 之書,緯候之部,鈐決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賾,參驗人區,時有可聞者焉。”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而君莫不徧探冥賾,具閲局檢。”《魏書·律曆志上》:“然則制物成法,故冥賾可尋,推變有因,而化生以驗。”
詞語分解
- 冥的解釋 冥 í 昏暗:幽冥。冥蒙。晦冥。 深奧,深沉:冥思。冥想。冥心。 糊塗,愚昧:冥頑不靈。 迷信的人稱人死後進入的世界:冥界。冥府。冥婚。冥衣。冥壽。 筆畫數:; 部首:冖; 筆順編號:
- 赜的解釋 赜 (賾) é 深奧:探赜索隱。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冥赜"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深邃且帶有哲學或玄學色彩。根據漢語詞典及古籍文獻的釋義,可作如下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冥赜"由"冥"與"赜"二字複合而成:
- 冥:本義指幽暗、深遠,引申為幽深難測、精微玄妙之意,如《說文解字》釋:"冥,幽也。" 段玉裁注:"引申為凡闇昧之稱。"
- 赜:通"赜",意為深奧、幽深難見。《周易·系辭上》有"探赜索隱,鈎深緻遠"之語,"赜"即指深奧的道理或現象。
- 合義:"冥赜"整體意指極其幽深玄妙、難以窺測探求的道理或境界。它強調的是一種超越尋常認知、深邃莫測的玄奧狀态或義理。
二、典籍用例與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代哲學、玄學或文學作品中,用以形容天道、至理或某種難以言喻的深遠境界:
- 如唐代王勃在《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中寫道:"若夫玉毫流照,甘露灑于大千;金鏡揚輝,薰風被于有截。豈惟幽關(指地獄)啟鍵,冥赜昭蘇者哉?" 此處"冥赜"與"幽關"對應,意指幽深難明的境地或道理因佛法光輝而得以開顯、蘇醒。
- 又如描述對宇宙本源的探索:"仰觀玄象,俯察冥赜",意指探究天象的奧秘與世間深奧難明的道理。
三、總結
"冥赜"一詞的核心内涵指向那些極其幽深、玄妙莫測,非尋常智慧所能輕易理解和把握的至高道理、宇宙奧秘或精神境界。它承載了中國古代哲學中對超越性、終極性問題的深刻思考與表達。
主要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及其注疏:對"冥"字本義及引申義的權威解釋(古籍原文)。
- 《周易·系辭上》:對"赜"字含義的經典出處(古籍原文)。
- 王勃《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唐代文學作品中"冥赜"一詞的實際運用例證(古籍原文,《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四)。
- 古代哲學及文學語境中的用例:綜合曆代文獻中該詞出現的典型語境歸納其含義(綜合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冥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íng zé,主要用于形容深奧、難以理解的事物或境界。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由“冥”和“赜”兩字組成:
- 冥:意為深遠、神秘,如“冥思苦想”中的深邃含義。
- 赜:意為深藏、隱秘,常與“探赜索隱”(探究深奧道理)相關。
- 整體指代深不可測、神秘莫測的事物,如高深學問、思想或自然奧秘。
2.應用場景
- 形容思想或理論:例如“這位哲學家的思想如冥赜般難以參透”。
- 描述知識或技術:如“量子力學對初學者而言猶如冥赜”。
- 古籍中的用例:見于《後漢書·方術傳序》,指通過占卜、典籍等探究深奧義理。
3.結構特點
4.綜合釋義
- 在古典文獻中多指深奧的義理,強調需深入探究才能理解其内涵。
5.示例造句
- “古代《河圖》《洛書》被視作冥赜之作,蘊含宇宙至理。”
- “道家學說中的‘道’,常被賦予冥赜之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酒卑號不嘗蔔林蠶啗償達池绋禫制電闼鬥法飛騰分俵風馳電卷佛眼相看負俗之譏割包剪縷歌骊跟腳裡革邪工于過河拆橋合唱黑闆禾旗花搭着黃巾回靶架閣磵路監視戒節禁花酒禍狙儈娵隅括揭樂亭大鼓了收靈竺犁杖鸾媒沒準兒廟勝之策内政暖輿清醇缺口山朵神孫時邁舐癰吮痔書台送東陽馬生序危豁霧合相父跣腳鹹淵宵旰憂勤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