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苔的意思、點苔的詳細解釋
點苔的解釋
(1).飛落苔上。 明 高啟 《夜齋見螢火》詩:“拂竹緑莎復點苔,夜窗無月見飛來。”
(2).中國畫的一種技法。 清 錢杜 《松壺畫憶》卷上:“點苔一法,古人於山石交互處,界限未清,用苔以醒之。”《老殘遊記》第八回“又有許多松柏是緑的,一叢一叢,如畫上點的苔一樣” 戴鴻森 注:“‘點苔’是中國畫的術語。‘苔’係畫筆點上的錯雜墨點,多用於山水畫,近處表示叢草,遠處表示樹木。”
詞語分解
- 點的解釋 點 (點) ǎ 細小的痕迹或物體:點滴。斑點。點子(a.液體的小滴,如“水點點”;b.小的痕迹,如“油點點”;c.打擊樂器演奏時的節拍,如“鼓點點”;d.主意,辦法,如“請大家出點點”;e.最能說明問
- 苔的解釋 苔 á 隱花植物的一類,根、莖、葉的區别不明顯,常貼在陰濕的地方生長:青苔。苔藓。苔原。 苔 ā 〔舌苔〕舌頭上面的垢膩,由衰死的上皮細胞和黏液等形成,觀察它的顔色可以幫助論斷病症。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點苔”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中國畫技法(核心含義)
-
技法特點
用毛筆蘸墨點出直、橫、圓、尖或破筆(筆毛散開)的墨點,形狀類似“介”“個”等漢字結構。這些墨點通過疏密、濃淡變化,表現山石、地坡、枝幹旁的苔藓雜草,以及遠山上的樹叢,是山水畫構圖的重要技法。
-
藝術作用
- 豐富畫面層次:通過苔點區分山石界限,增強空間感。
- 彌補皴法不足:可斷開或承接線條,修正皴法缺漏,使畫面更完整。
- 提升畫面生氣:明代唐志契稱“畫不點苔,山無生氣”,清代方薰亦強調其重要性。
二、字面含義(較少用)
指物體飛落或附着于苔藓之上,如明代高啟詩句“拂竹綠莎複點苔”中的描述。
示例應用
清代畫家錢杜在《松壺畫憶》中提及,點苔可“醒”山石交互處的模糊界限;《老殘遊記》第八回以點苔比喻松柏叢的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點苔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點苔是指在樹木、石頭等物體上出現苔藓的現象。苔藓一般是指一類較低等的植物,它們以别的物體作為基質,生長在濕潤的環境中。因此,點苔可以理解為在某個物體表面出現苔藓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點(dian)的部首是⺆(丶),它是個具體的漢字部首。點字的寫法非常簡單,隻有一個筆畫,就是從上向下寫一條垂直的直線。
苔(tai)的部首是⺾(艹),它也是一個具體的部首。苔字的寫法比點字稍微複雜一些,一共有三個筆畫。首先是從左上向右下畫一條斜線,然後是從左向右畫一條水平線,最後是從上向下畫一條垂直的直線。
來源:
點苔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直觀,它是由“點”和“苔”兩個字組合而成的。用于形容物體上長出苔藓的情況。
繁體:
點苔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點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點苔兩個字在古代寫法中相對簡化。點字的寫法為一個小點,表示點狀;苔字的寫法為苕的旁字樣,表示苔藓的形态。
例句:
1. 雨後,樹上點滿了苔藓。
組詞:
苔藓、苔石、苔草、苔原
近義詞:
青苔、藓類
反義詞:
幹淨、無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