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觥舡 ”。亦作“觵船”。容量大的飲酒器。 唐 杜牧 《題禅院》詩:“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 宋 陸遊 《戲酒戲作》詩:“辭插酴醾壓帽偏,鵝黃酒色映觵船。” 金 元好問 《茗飲》詩:“宿酲未破厭觥船,紫筍分封入曉煎。” 清 錢謙益 《次韻徐叟文虹七十自壽》之一:“皂帽呼盧三白轉,觥舡醉客百分空。” 清 厲鹗 《瓶花齋百八瓷酒器歌》:“就中我愛小觥船,不釂亦復堪流涎。”
“觥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觥船(拼音:gōng chuán)指容量較大的古代飲酒器。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杜牧的《題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意為用大酒杯暢飲,一飲而盡,表達縱情詩酒的灑脫。
詞形演變
亦作“觥舡”“觵船”,三者互通,均指大型酒器()。
文學意象
多用于詩詞中,如宋代陸遊《戲酒戲作》提到“鵝黃酒色映觵船”,金代元好問《茗飲》中“宿酲未破厭觥船”,均以觥船代指豪飲場景,隱含豁達或借酒消愁之意()。
延伸争議
部分資料将其解釋為“比喻事物大小或程度”(如),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觥船”本義為大型酒器,常見于古典詩詞,承載文化意象。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形制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器物研究資料。
《觥船》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酒杯和船。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觥”和“船”。
“觥”是由部首“角”和音符“工”組成,具有7畫。“角”是表示動物的角的意思,象征着構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工”是表示制作和工藝的意思,有着普遍的應用。
“船”是由部首“舟”和音符“舛”組成,具有9畫。“舟”是表示船的意思,上面的小點代表船底,“舛”則表示并列,兩條船并排在一起的情景。
《觥船》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酒宴文化,常用來形容盛大的酒宴。古時的觥船是飲酒的器具,用來裝載酒水,形狀上類似于船的形狀。
在繁體字中,觥船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觥船的古代寫法為:“觥”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完整的“觜”字,下半部分則是一個完整的“船”字。
例句:
1. 宴會上觥船不斷,喜氣洋洋。
2. 他将漢字中的觥船引入了自己的書畫作品中。
組詞:
1. 觥船淩波:形容船隻行駛在波浪之上。
2. 觥船之樂:指豪華盛宴中的歡樂。
近義詞:
1. 杯籌莫展:意思是酒杯已經喝空,表示沒有更多的籌碼可以玩耍。
2. 杯盤狼藉:形容酒席結束後桌面上的杯盤碗碟淩亂。
反義詞:
1. 舉案齊眉:表示酒席擺得整整齊齊,美觀大方。
2. 敬陳歲酒:指客人舉杯敬酒給主人,表示恭敬之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