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新郎》:“由此遐邇訪問,并無耗息,翁媪零涕,謂其必死。”
“耗息”是一個漢語詞彙,現多用于古典文獻或文學語境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耗息”讀作hào xī(注音:ㄏㄠˋ ㄒㄧ),意為消息,尤其指與人事、事件相關的音信。該詞常隱含“等待結果卻無音訊”的消極色彩,例如失蹤、生死未蔔等情境。
二、單字解析
耗:
息:
三、古典文獻用例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新郎》中記載:“由此遐邇訪問,并無耗息,翁媪零涕,謂其必死。”
此句意為:四處尋訪卻毫無消息,老人因此流淚,認為其已死亡。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口語和書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學創作。日常表達“消息”時,建議使用更通用的詞彙如“音信”“信息”等。
《耗息》是一個形容詞,在這裡表示“呼吸困難、氣喘籲籲”的狀态。它可以用來形容人或者動物因為劇烈運動、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喘不過氣來,呼吸不暢。
《耗息》的拆分部首是“而文白耒”,其中“而”是一個表示人類與人類關系、人類與動植物關系的意思,而“文白耒”則是一個表示“呼吸”的意思。
《耗息》的拆分筆畫是9畫,由“而”部4畫和“文白耒”部5畫組成。
《耗息》一詞源自古漢語,是由“耗”和“息”兩個字組成的。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耗息」。
在古時候,漢字《耗息》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
1. 他跑了幾圈後開始感到胸悶、耗息起來。
2. 女兒患有哮喘,每當發作時她會大聲地耗息。
組詞:喘息、氣喘、氣喘如牛。
近義詞:喘氣、氣喘、喘不過氣、喘不過氣來。
反義詞:呼吸順暢、吸氣、呼吸平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