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郎》:“由此遐邇访问,并无耗息,翁媪零涕,谓其必死。”
“耗息”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多用于古典文献或文学语境中,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耗息”读作hào xī(注音:ㄏㄠˋ ㄒㄧ),意为消息,尤其指与人事、事件相关的音信。该词常隐含“等待结果却无音讯”的消极色彩,例如失踪、生死未卜等情境。
二、单字解析
耗:
息:
三、古典文献用例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郎》中记载:“由此遐邇访问,并无耗息,翁媪零涕,谓其必死。”
此句意为:四处寻访却毫无消息,老人因此流泪,认为其已死亡。
四、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在现代口语和书面语中已罕见,多见于古籍或仿古文学创作。日常表达“消息”时,建议使用更通用的词汇如“音信”“信息”等。
《耗息》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表示“呼吸困难、气喘吁吁”的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人或者动物因为剧烈运动、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喘不过气来,呼吸不畅。
《耗息》的拆分部首是“而文白耒”,其中“而”是一个表示人类与人类关系、人类与动植物关系的意思,而“文白耒”则是一个表示“呼吸”的意思。
《耗息》的拆分笔画是9画,由“而”部4画和“文白耒”部5画组成。
《耗息》一词源自古汉语,是由“耗”和“息”两个字组成的。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耗息」。
在古时候,汉字《耗息》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相同。
1. 他跑了几圈后开始感到胸闷、耗息起来。
2. 女儿患有哮喘,每当发作时她会大声地耗息。
组词:喘息、气喘、气喘如牛。
近义词:喘气、气喘、喘不过气、喘不过气来。
反义词:呼吸顺畅、吸气、呼吸平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