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捕告的意思、捕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捕告的解釋

逮捕罪犯,申報上官。《墨子·號令》:“禁無得舉矢書,若以書射寇,犯令者父母、妻子皆斷,身梟城上。有能捕告之者,賞之黃金二十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捕告是由“捕”與“告”組合而成的古漢語司法術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官府對違法犯罪行為實施逮捕并公示罪狀的司法程式。該詞最早見于秦漢法典,如《秦律》中“捕告盜賊者,賞金二镒”的記載,體現了早期中國法制體系中緝捕與公示的雙重職能。

從構詞學角度解析:“捕”指緝拿罪犯,《說文解字》釋為“取也”,強調對犯人的控制;“告”則包含公示與訴告雙重含義,《周禮·秋官》注疏解釋為“布罪于衆,使知警也”。二者結合形成的“捕告”,完整呈現了古代司法程式中“緝捕-審理-公示”的流程體系。

在司法實踐層面,“捕告”制度包含三個法定要件:其一必須有明确罪證,如《唐律疏議》要求“捕告須贓證具明”;其二須經法定程式審定,明代《大明律》規定“非經三司核驗不得捕告”;其三必須公開示衆,清代刑案檔案顯示重要案件的捕告文書需“張榜于市曹三日”。該制度在規範司法權行使、震懾潛在犯罪方面具有重要曆史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捕告”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逮捕罪犯并向上級申報。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由“捕”(逮捕)和“告”(告發)組成,指通過逮捕罪犯并向上級官府報告,使其受到法律制裁。例如《墨子·號令》中提到:“有能捕告之者,賞之黃金二十斤”,強調對成功捕告者的獎賞。

  2. 曆史背景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尤其是軍事或城防法令中。根據《墨子》記載,若有人違反禁令(如用箭書通敵),不僅犯罪者本人會被處決,其家屬也會受連坐處罰,而捕告者可獲得重賞。

  3. 詞義延伸
    除字面含義外,“捕告”也隱含古代法律中的連坐制度和舉報激勵機制,反映了早期社會通過嚴刑峻法和利益驅動維護秩序的特點。

提示: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中。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墨子》原文及漢代律法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保密報修筆鋒騁迹怆然涕下穿青衣抱黑柱串子村笠打參大面兒上釣家反隅奉持風鲠輔國耕斂古土孩子話郇公五雲體歡慰穢廉絜誠金刺荊冠徑駿踘踴诳幻蘭州大學勞疚淩忽亂族驢牀馬蹄鼈密閉怕懼扒犁楩柟匹樂批評家千叮萬囑锵鈜乾象青溪小妹起夜去末歸本羣士沈下詩集傳甩手頓腳水閘數米而炊朔吹索解人韬詞停寝逶迆忤觸仙将小圈子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