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潔白的手。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遺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
“皓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潔白的手”,常用于文學描寫。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皓”意為潔白、明亮(如“皓月”“明眸皓齒”),“手”即人體上肢前端部分,組合為偏正結構,形容手部皮膚光潔如玉、無瑕疵。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七啟》:“遺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通過“皓手”與“清歌”呼應,烘托人物高潔形象。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形容女性手部柔美(如“皓腕凝霜雪”),或表現文人雅士的潔淨特質。
象征意義
部分現代解讀認為,“皓手”可能隱喻品德高潔,但此說法缺乏明确文獻依據,更多是語境引申。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曹植集》或《昭明文選》收錄的《七啟》。
《皓手》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手白皙潔淨的樣子,常用來形容女性的手。
《皓手》的部首是⺘(手部),共有8個筆畫。
《皓手》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并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皓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出入。然而,《皓手》一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即「皓手」。
1. 她的皓手如雪,觸感嬌嫩。
2. 他溫柔地握住她的皓手,心中充滿幸福。
組詞:皓首(白發)
近義詞:潔白的手、雪白的手、如玉的手
反義詞:黑手、粗糙的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