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手的意思、皓手的詳細解釋
皓手的解釋
潔白的手。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遺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
詞語分解
- 皓的解釋 皓 à 潔白,明亮:皓白。皓齒。皓首窮經。皓月當空。 古同“昊”,昊天。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 手的解釋 手 ǒ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着(?)手(開始做,動手)。手不釋卷。 拿着:人手一冊。 親自動手:手稿。手迹。手令。手書(.筆迹;.親筆書信)。 技能、本領:手
專業解析
皓手(hào shǒu)指潔白如玉的手,多用于形容女子手部肌膚光潔細膩的樣态。該詞屬文學性表達,常見于古典詩文,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
詳細釋義
-
字義解析
-
文學意象與文化内涵
- 審美象征:在古典文學中,“皓手”常與“玉腕”“素腕”并用,象征女性優雅柔美的氣質。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以“手如柔荑”描繪莊姜之美,後世詩文由此衍生出“皓手”等意象。
- 德性關聯:傳統文化中,手足的潔淨白皙被視為養尊處優或品行高潔的外化,如漢代《古詩十九首》以“纖纖擢素手”暗喻人物情操。
-
典籍用例
- 《楚辭·大招》:“滂心綽态,姣麗施隻;小腰秀頸,若鮮卑隻;魂乎歸徕,思怨移隻;易中利心,以動作隻;粉白黛黑,施芳澤隻;長袂拂面,善留客隻;魂乎歸徕,以娛昔隻;青色直眉,美目媔隻;靥輔奇牙,宜笑嘕隻;豐肉微骨,體便娟隻;魂乎歸徕,恣所便隻。” 雖未直用“皓手”,但“粉白黛黑”“小腰秀頸”等對肌膚的描寫為同類審美範式。
- 曹植《洛神賦》:“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其中“皓腕”與“皓手”意象相通,均以白色凸顯肢體之美。
權威參考來源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皓”字釋義,強調其“白、明亮”的核心義項,為理解“皓手”提供字源依據。
-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詳解“皓”字形演變及本義,佐證其與光潔膚色的關聯性。
- 《詩經譯注》(周振甫注,中華書局):通過《碩人》篇的“手如柔荑”注解,闡釋古代對手部美的文學表現傳統。
- 《文選》(蕭統編,上海古籍出版社):收錄《洛神賦》原文及曆代注疏,可查證“皓腕”等關聯表述的經典用例。
注:因“皓手”屬特定文學意象,現代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多未單獨收錄該詞條,其釋義需結合古典文獻與字詞解析綜合得出。
網絡擴展解釋
“皓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潔白的手”,常用于文學描寫。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皓”意為潔白、明亮(如“皓月”“明眸皓齒”),“手”即人體上肢前端部分,組合為偏正結構,形容手部皮膚光潔如玉、無瑕疵。
-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七啟》:“遺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通過“皓手”與“清歌”呼應,烘托人物高潔形象。
二、用法與延伸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形容女性手部柔美(如“皓腕凝霜雪”),或表現文人雅士的潔淨特質。
-
象征意義
部分現代解讀認為,“皓手”可能隱喻品德高潔,但此說法缺乏明确文獻依據,更多是語境引申。
三、相關辨析
- 近義詞:素手、玉手(更強調柔美,而非顔色)
- 反義詞:皴手、糙手(形容手部粗糙)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曹植集》或《昭明文選》收錄的《七啟》。
别人正在浏覽...
挨晚編整憋性并育偪壤蒼龍操缦誠心實意赤蛇檮樹刍尼慈恩雌弱擔水向河頭賣噔咚紮咶登高能賦疊翠東宮反對判斷工料構辭栝松蒿萊虹泉火子講讀焦距解員禁末系腰軍伐寬律擂槌鄰寶橉木林檎幹林氏麥穗名公钜人南無皮質錢貫窮難人均戎翟三寸咽蛇鬼生故生羨收集矟騎死産速雠恬沖天貎圬工無鹽不解淡無譽相如草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