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r of wheat;wheat head] 麥子的穗
麥莖頂端的花或果實部分。 唐 張謂 《别睢陽故人》詩:“夏雨桑條緑,秋風麥穗黃。” 唐 戴叔倫 《崇德道中》詩:“暖日菜心稠,晴煙麥穗抽。” 郭風 《葉笛集》:“麥穗在風中翻騰。”
麥穗指麥子(禾本科植物)的穗狀花序或果實部分,由麥莖頂端的花或籽粒聚集形成,是麥類作物成熟後的标志性結構。例如,唐詩中常用“麥穗”描繪田園景象,如張謂《别睢陽故人》的“秋風麥穗黃”。
提示:如需更全面的詩詞引用或文化典故,可參考漢典及民俗研究資料。
《麥穗》是指麥類作物(如小麥、大麥)生長在莖上的花序,也可以用來指麥類作物成熟後結的穎果,是農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麥穗象征着豐收和農業的希望。
《麥穗》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禾”,它是“麥”的偏旁部首。
根據現行的常用字典《康熙字典》,《麥穗》的筆畫數為16畫。
《麥穗》一詞是由“麥”和“穗”兩個字合成而來。麥類作物的特征就是成熟後會結出長長的穗子,穗子上排列着許多穎果。
《麥穗》的繁體字為「麥穗」。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形,麥穗的寫法為「麥阝--穗穴」,表示麥類作物的結構和形态。
1. 農人們歡呼着摘下麥穗,豐收的喜悅洋溢在田間地頭。
2. 他仔細地檢查了一棵棵麥穗,确定農作物是否健康生長。
1. 麥田:指種植麥類作物的田地。
2. 麥粒:指麥類作物的種子。
3. 麥冬:指東亞地區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其塊莖形狀宛如麥穗。
1. 麥穗和麥芒
2. 麥穗和麥芽
麥穗的反義詞是“荒蕪”,荒蕪表示土地貧瘠沒有作物生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