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手的意思、皓手的详细解释
皓手的解释
洁白的手。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
词语分解
- 皓的解释 皓 à 洁白,明亮:皓白。皓齿。皓首穷经。皓月当空。 古同“昊”,昊天。 笔画数:; 部首:白; 笔顺编号:
- 手的解释 手 ǒ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拿着:人手一册。 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笔迹;.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手
专业解析
皓手(hào shǒu)指洁白如玉的手,多用于形容女子手部肌肤光洁细腻的样态。该词属文学性表达,常见于古典诗文,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
详细释义
-
字义解析
-
文学意象与文化内涵
- 审美象征:在古典文学中,“皓手”常与“玉腕”“素腕”并用,象征女性优雅柔美的气质。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以“手如柔荑”描绘庄姜之美,后世诗文由此衍生出“皓手”等意象。
- 德性关联:传统文化中,手足的洁净白皙被视为养尊处优或品行高洁的外化,如汉代《古诗十九首》以“纤纤擢素手”暗喻人物情操。
-
典籍用例
- 《楚辞·大招》:“滂心绰态,姣丽施只;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魂乎归徕,思怨移只;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魂乎归徕,以娱昔只;青色直眉,美目媔只;靥辅奇牙,宜笑嘕只;丰肉微骨,体便娟只;魂乎归徕,恣所便只。” 虽未直用“皓手”,但“粉白黛黑”“小腰秀颈”等对肌肤的描写为同类审美范式。
- 曹植《洛神赋》:“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其中“皓腕”与“皓手”意象相通,均以白色凸显肢体之美。
权威参考来源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皓”字释义,强调其“白、明亮”的核心义项,为理解“皓手”提供字源依据。
-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详解“皓”字形演变及本义,佐证其与光洁肤色的关联性。
- 《诗经译注》(周振甫注,中华书局):通过《硕人》篇的“手如柔荑”注解,阐释古代对手部美的文学表现传统。
- 《文选》(萧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收录《洛神赋》原文及历代注疏,可查证“皓腕”等关联表述的经典用例。
注:因“皓手”属特定文学意象,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多未单独收录该词条,其释义需结合古典文献与字词解析综合得出。
网络扩展解释
“皓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洁白的手”,常用于文学描写。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皓”意为洁白、明亮(如“皓月”“明眸皓齿”),“手”即人体上肢前端部分,组合为偏正结构,形容手部皮肤光洁如玉、无瑕疵。
-
文学出处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七启》:“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通过“皓手”与“清歌”呼应,烘托人物高洁形象。
二、用法与延伸
-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或诗词中,形容女性手部柔美(如“皓腕凝霜雪”),或表现文人雅士的洁净特质。
-
象征意义
部分现代解读认为,“皓手”可能隐喻品德高洁,但此说法缺乏明确文献依据,更多是语境引申。
三、相关辨析
- 近义词:素手、玉手(更强调柔美,而非颜色)
- 反义词:皴手、糙手(形容手部粗糙)
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曹植集》或《昭明文选》收录的《七启》。
别人正在浏览...
白舍人行诗图碧阑貏豸不武操业创汇畜幸定说断虀画粥二舍翻羹翻一番風迹風雲之志纷缛酚酞诰诫耕渔勾注合繻虹丹货舟囏阨监括浇客挢枉过正寂处鸡眼看样画葫芦抠衣枯柴老体面雷奔云谲乐极哀来力牧灵羊乱扣帽子漉酪戮死蒙特卡洛女娇排讦佥谋岂能庆善屈戌让梨扰乂儒户入质上爬赏贤罚暴上旬山夔世产水印讼铃偎亵虾虎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