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操缦的意思、操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操缦的解釋

操弄琴弦。《禮記·學記》:“不學操縵,不能安弦。” 陳澔 集說:“操縵,操弄琴瑟之弦也。初學者手與絃未相得,故雖退息時,亦必操弄之不廢,乃能習熟而安於絃也。” 北周 庾信 《<趙國公集>序》:“若使言乖節目,則曲臺不顧;聲止操縵,則成均無取。” 清 張岱 《陶庵夢憶·絲社》:“ 越中 琴客不滿五六人,經年不事操縵,琴安得佳?”一說,操缦即今之和弦。 清 黃生 《義府》卷上:“《禮記·學記》‘不學操縵,不能安弦’注,以‘縵’為琴瑟之弦,非也。《周禮》‘磬師’‘教縵樂’注,謂雜聲之和樂者也。疏雲‘雜弄調和’。按繒無文曰縵,此雲雅聲,雲雜弄,皆謂無文耳。《學記》之‘操縵’即今之和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操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及學者注解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操缦”指操弄琴弦,特指初學琴瑟時對琴弦的調弄與練習。這一解釋源自《禮記·學記》中的記載:“不學操缦,不能安弦。”陳澔在集注中進一步說明:“操缦,操弄琴瑟之弦也。初學者手與弦未相得,故雖退息時,亦必操弄之不廢,乃能習熟而安于弦也。”
    即強調通過反複練習,使手法與琴弦協調,最終達到熟練彈奏的狀态。

  2. 引申意義
    在更廣義的語境中,“操缦”可代指音樂或藝術的基本功訓練。例如北周庾信在《趙國公集序》中提到“聲止操缦,則成均無取”,暗喻若僅停留于基礎技巧而缺乏深層次表達,則難成高妙之作。

  3. 學術争議
    清代學者黃生提出不同觀點,認為“操缦”實為“和弦”(即多音協調演奏)。他在《義府》中結合《周禮》的“缦樂”解釋,主張“缦”指無文采的雜聲調和,類似現代音樂中的和弦練習。

  4. 詞源解析

    • “操”:本義為“持、握”,如《說文解字》釋“操,把持也”,在“操缦”中引申為對琴弦的掌控。
    • “缦”:原指無花紋的絲織品,後借指琴弦,或形容初學琴時生疏的彈奏聲。
  5. 文化關聯
    這一詞彙反映了古代儒家教育中對音樂修養的重視。《禮記》将其列為學習禮樂的基礎環節,強調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如庾信、張岱的相關作品),可參考《禮記》注疏及古代文集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操缦》的意思

《操缦》這個詞是指操控、駕馭馬缰繩來控制馬匹的意思。它包括了對馬匹的指揮、訓練和駕馭的動作。

《操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操缦》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扌)和“缶”(缶)。它的拼音是cāo màn。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它有11個筆畫。

《操缦》的來源

《操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宗伯·職任》一書中。它是古代馭馬術的專用詞彙,用來形容駕馭馬匹的技能和行動。

《操缦》的繁體字

《操缦》的繁體字為「操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操缦》漢字寫法略有不同,「操」的古代字形為「揞」,表示用手掌壓住馬缰繩;「缦」的古代字形為「縵」,表示由馬鬃和馬蹄做成的馬缰繩。

《操缦》的例句

1. 那位馬術家娴熟地操缦着馬匹,展示出駕馭的優雅姿态。

2. 他練習多年的駕馭技巧,使他能夠熟練地操缦馬匹。

《操缦》的組詞

1. 操練:指通過訓練和操控來提高某項技能。

2. 缦繡:指精美的織錦。

3. 缦色:指寬松而長的衣料,特指用于制作朝服的綢緞。

《操缦》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駕馭、操縱、馭服

反義詞:放縱、松懈、放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