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翟的意思、戎翟的詳細解釋
戎翟的解釋
見“ 戎狄 ”。
詞語分解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 翟的解釋 翟 í 長尾山雉(野雞)。 古代樂舞用的雉羽。 古同“狄”,稱中國北方的民族。 翟 á 姓。 筆畫數:; 部首:羽;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戎翟”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與發音
- 詞義:通常被視為“戎狄”的異寫形式,泛指中國古代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其中“戎”指西方部族,“狄”指北方部族()。部分資料(如、2)将其解釋為成語,指戰争中戰馬疲乏無法作戰,但此類說法權威性較低,且未被主流詞典收錄。
- 發音:根據《漢典》等權威來源,“戎翟”讀作“róng dí”(),但部分文獻(如、7)也标注為“róng zhái”,可能與“翟”字多音有關。
2.曆史與文獻背景
- 在《左傳》《漢書》等史籍中,“戎翟”常指西北遊牧民族,例如春秋時期戎翟曾入侵周朝都城,後被晉文公擊敗()。秦人與戎翟的長期互動,也體現了中原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融()。
- 部分争議解釋(如“戰馬疲乏”)源于《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戎翟之馬”的典故,但此處的“戎翟”仍指代部族,并非獨立成語()。
3.使用場景與辨析
- 客觀指代:在曆史、文化類文本中,多用于描述古代少數民族,強調其與中原王朝的沖突或融合。
- 注意誤區:避免混淆“翟”字的讀音與含義(“翟”作姓氏或指長尾野雞時讀“zhái”,作民族名時多讀“dí”)。
建議以權威典籍和詞典解釋為準,優先采用“戎翟”即“戎狄”的釋義。若需引用“戰馬疲乏”等引申義,需注明出處并提示可能存在争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戎翟 (rōng zhái)
戎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戎”和“翟”。這個詞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使用了一些繁體字,可以拆分為“戈”部和“爪”部。
戎翟是中國古代稱呼北方一些民族的名稱,既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族群的代稱。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曆史文獻中對于北方民族的記載。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戎翟是匈奴的外族勢力,是中國古代的北方遊牧民族之一。
在繁體字中,“戎”字的寫法是“戈”字的上面加上“㐬”字旁,表示戰争的意思;“翟”字的寫法是“羽”字旁加上“帀”字旁,表示飛速的動物、神靈禦使的意思。
下面是戎翟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戎馬、戎裝、翟羽、翟神、戎師、翟部
近義詞:匈奴、鮮卑、柔然、骠騎、遊牧民族
反義詞:中原、南方、大漢、楚國、巴蜀
下面是戎翟的例句:
戰亂使得戎翟地區飽受蹂躏。
很多戎翟的族群都以騎馬為生。
在古代,戎翟人和漢族經常發生戰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