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儲。《清會典事例·戶部·庫藏》:“向來簡派三庫大臣,俱係一年更換,於庫貯利弊未能盡悉,嗣後著定為三年更代。”
“庫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ù zhù,其核心含義為倉儲,即儲存、保管物資的行為或場所。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在清代文獻《清會典事例·戶部·庫藏》中,提到“庫貯利弊未能盡悉”,指對倉庫儲存物資的管理問題不夠了解。此例說明“庫貯”常用于描述官方倉儲事務。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書面化,日常交流中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專業領域(如倉儲管理)。如需進一步了解清代倉儲制度,可參考《清會典事例》等史料來源。
《庫貯》(kù zhǔ)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儲存、保存或保存的地方。
《庫貯》的拆分部首是“阝”(阜字底)和“聿”(舌下),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庫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庫”和“貯”兩個字組合而成。
在繁體字中,庫貯的寫法為「庫貯」。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庫貯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我們應該把這些重要的文件放到文件庫中保存。
2. 他負責倉庫的庫貯工作。
3. 這個圖書館庫貯了大量珍貴的文獻。
1. 圖書庫:指專門存放書籍的地方。
2. 文件庫:指用來存放文件和資料的地方。
3. 數據庫:指用來存儲和管理數據的系統或軟件。
保存、儲存
取出、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