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稱仙人的軀體。 南朝 梁 江淹 《雲山贊·陰長生》:“ 陰君 惜靈骨,珪壁詎為寳。日夜明山側,果得金丹道。” 胡之骥 彙注:“《列仙傳》:‘ 陰長生 ,從 馬明生 受金液神丹,乃入 華陰山 合金液,不樂升天,但服半劑為地仙。’”
(2).指悟道的先天素質。 宋 張商英 《護法6*論》:“在僧俗中亦必宿有靈骨,負逸群超世之量者方能透徹。”
(3).指龜甲。古代用以占卜,故稱。《藝文類聚》卷七五引 南朝 宋 顔延之 《大筮箴》:“無惰爾儀,靈骨有知。”
(4).指佛舍利。 明 劉績 《霏雪錄》:“舍利,按佛書雲,室利羅或設利羅。此雲骨身,又雲靈骨,即所謂遺骨分,通名舍利光明。”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靈骨漢語 快速查詢。
關于“靈骨”的詞義,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仙人的軀體
源自道教文化,指修煉成仙者的身體,如南朝江淹詩句中提到的“陰君惜靈骨”。
悟道的先天素質
佛教與道教中,指人具有參悟真理的先天禀賦。宋代張商英在《護法論》中提及“宿有靈骨”。
占卜用的龜甲
古代龜甲被用于占卜,故稱“靈骨”,如南朝顔延之《大筮箴》中的“無惰爾儀,靈骨有知”。
佛舍利
佛教中指佛的遺骨舍利,明代文獻記載舍利亦稱“靈骨”。
靈骨穴
定位:手背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虎口附近),屬董氏針灸要穴。
主治: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月經不調、耳鳴等,具有調節氣血、通經活絡的作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文獻引注。
《靈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豐富的含義。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靈骨》中的第一個字“靈”由“火”部和“青”聲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9。而第二個字“骨”由“骨”部和“告”聲組成,總筆畫數為10。
《靈骨》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哲學思想中的概念。它在古代文獻中被用來描述人體中超越物質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在繁體字中,該詞語保持不變,仍然是“靈骨”。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記載,古代《靈骨》的寫法為“靈骨”,其中“骨”字的上部偏旁為“骨”,下部偏旁為“十”,整體呈現出與現代稍有不同的形态。
1. 他的身上仿佛流淌着靈骨般的力量,令人無法抗拒。
2. 這幅畫的筆觸流暢而靈骨畢露,充滿了生命的力量。
1. 靈動:形容非常敏捷、活潑。
2. 骨氣:形容堅定不屈,有勇氣和氣概。
3. 靈性:指思維敏捷、機智聰慧。
1. 靈魂:指人體内的精神、意識和思維力量。
2. 神韻:形容有一種神奇的氣息或氛圍。
1. 呆闆:形容缺乏生氣、沒有活力。
2. 木讷:形容反應遲鈍、不靈活。
以上是關于《靈骨》這個詞語的一些基本解釋和相關内容。希望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個詞語的意義和使用。【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