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毫翰的意思、毫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毫翰的解釋

(1).指毛筆。亦借指文字、文章。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精微之求,存乎其人,固非毫翰之所備縷也。” 唐 沉佺期 《傷王學士》詩:“目絶毫翰灑,耳無歌諷期。” 唐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詩:“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七》:“朕昨親援毫翰。”

(2).指書法。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此二十一人,并擅毫翰,動成楷則。”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八體六文,足驚毫翰。四始六義,實動性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毫翰,漢語詞彙,讀音為háo hà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引申義

  1. 毛筆:指書寫工具。古代“毫”特指毛筆尖端的細毛,如《說文解字》釋“毫”為“長銳毛”,引申為毛筆;而“翰”原指赤羽山雞(《說文解字》),因古人用禽羽制筆,故“翰”亦代指書寫工具。《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毫翰”為毛筆的别稱。
  2. 文字作品:由書寫工具引申為文字、文章或書法作品,如《晉書·王羲之傳》稱其“運毫翰于尺素”,即指書法創作。《辭海》指出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用于贊頌文學或藝術成就。

二、文化意涵

“毫翰”一詞承載古代文人的書寫傳統,如蘇轼《論書》以“毫翰所寄”形容書法創作的精神寄托。《古代漢語詞典》強調其常用于詩詞、書論,體現中華文化對文字藝術的推崇。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及曆史研究領域,例如《中國書法史》引用“毫翰”描述唐宋文人的書寫實踐。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毫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毫翰”讀作háo hàn,原指毛筆,後引申為文字、文章或書法藝術。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承載了書寫工具與創作成果的雙重象征意義。


二、詳細分釋

  1. 指代毛筆或書寫工具
    “毫”指毛筆的筆尖,“翰”為毛筆的通稱,合稱強調書寫工具本身。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非毫翰之所備縷”,即表示毛筆難以詳盡描述精微之事。

  2. 借指文字、文章
    唐代詩人沈佺期《傷王學士》中“目絕毫翰灑”,以“毫翰”代指詩文創作;孟浩然“逸氣假毫翰”則形容通過筆墨抒發才情。

  3. 象征書法藝術
    南朝庾肩吾《書品》評價書法家“擅毫翰,動成楷則”,此處“毫翰”特指書法技藝,強調筆墨運用的藝術性。


三、總結與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抱樸子》《舊五代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井白頭相守梆硬暴彊保有畚梮財竭力盡怊怅赪蕊塵蛻鹑尾辭竈單季稻淡豔電解番商蜂芒奉土負重趕市苟且官帥孤堆桂漿谷粜赫蹏交紛假使皆除基輔急困金鞲金科玉條進退維艱倨侮龍門刨率勸率幸芒芠内燃機牛耕牛腰秾逸女華女儈牽絓窮士如日方升傷寒仕祿使羊将狼四周鎖怨土狗子吐豔挽毂微子綫毯小開門嘯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