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r a heavy burden] 肩負重荷
負重泅渡
(1).身負重物。《莊子·盜跖》:“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而行上也,可謂苦矣。”《魏書·高陽王雍傳》:“或累紀征戍,靡所不涉;或帶連年,負重千裡。” 清 王秀楚 《揚州十日記》:“後有數南人負重追隨。” 蕭乾 《雁蕩行》一:“在雨中,浮動着那麼多負重的腳伕。”
(2).擔負重任。《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陸遜 意思深長,才堪負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摛文必在緯軍國,負重必在任棟梁。”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積蘆灰以塞鴻水,斷鰲足以立四極,非弘毅負重之士,孰能與於此乎!”
“負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分為字面義和比喻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含義
指背(bēi)負沉重物體,常見于體力活動或運動場景。例如:
比喻含義
表示承擔重任或壓力,強調責任與隱忍。例如:
醫學領域
指身體部位承受的重量,如腰椎、膝蓋等關節因體重或外力産生的壓力。長期超負荷可能導緻損傷,需通過控制體重減輕負擔。
運動健身
指通過增加外部重量提升訓練強度,如佩戴啞鈴、負重背心等器械,用于增肌或增強耐力。
負重 vs 負荷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4、7的完整内容。
《負重》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承擔或背負重物、負擔某種責任或壓力。
《負重》的部首是貝,筆畫數為10畫。
《負重》是由貝部和重字義構成。貝字部表示貝殼,象征寶貴、珍貴,同時也表示重量。重字義表示沉重、重要。
在繁體字中, 《負重》的寫法是「負重」。
在古代漢字中,貝部的原形是「貝」,意為貝殼。重字義在古代以「⺕」作為部首,寫作貝重。
1. 他負重遠行,背上了很多行囊。
2. 作為領導,他必須負重責任,确保團隊的成功。
1. 負重前進:背負重物向前行進的意思。
2. 負重訓練:指通過負重來進行體能訓練。
3. 負重挑戰:通過承擔重大挑戰來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
1. 背負:承擔或負擔重任或壓力。
2. 承擔:接受并履行責任或任務。
1. 解脫:從責任、壓力或負擔中解脫出來。
2. 卸下:将負擔或重物從身上卸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