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竈的意思、辭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竈的解釋

舊俗稱送竈神上天為“辭竈”。在臘月廿三或廿四日舉行。 清 張爾岐 《蒿庵閑話》卷一:“禮,夏祀竈,今以季冬。雖與古異,實本功令,乃雲竈神於是月二十四日,上天言人功罪,設糕餳酒脯之屬以送之,名曰辭竈。愚誣之甚,蓋惑於晦日上天之説,遂誤以祠為辭耳。”參見“ 送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辭竈(亦作“辭竈”),是中國傳統年俗中的重要儀式,特指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竈神(竈王爺)并恭送其升天述職的習俗。其核心含義包含辭别、祭祀、祈福三層内涵,具體解析如下:


一、字義溯源與基本釋義

  1. “辭”:

    本義為告别、言辭。此處指在竈神升天前舉行儀式,以恭敬的言辭向其告别,并為其餞行。《漢語大詞典》釋“辭”有“告别”義項,如“辭行”。

    來源:《漢語大詞典》

  2. “竈”(竈):

    指竈神,民間信仰中掌管一家飲食、監察善惡的家宅神祇。《禮記·祭法》載“王為群姓立七祀”,竈神位列其中,可見其地位悠久。

    來源:《禮記·祭法》

“辭竈”合稱:即通過祭祀儀式辭别竈神,祈求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二、習俗内容與文化内涵

  1. 祭祀儀式

    • 供品:以糖瓜(麥芽糖)、糕點、酒果為主。糖瓜意在粘住竈神之口,使其“上天言好事”;北方部分地區供奉草料、清水,象征為竈神坐騎備糧。
    • 焚像送神:揭下舊竈神像焚燒,象征恭送其升天,除夕再貼新像迎其歸來。

      來源:清代《燕京歲時記》載:“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竈……以糖劑餅、黍糕、棗栗等品供竈君前。”

  2. 時空差異

    • 時間:北方多為臘月二十三(“小年”),南方部分為臘月二十四,有“官三民四船家五”之說。
    • 地域特色:山東部分地區供“竈馬”助神升天;江南則常見“竈疏”(黃紙文書),書寫家庭善行以呈天庭。

      來源:《清嘉錄》記載吳地“廿四夜送竈”。

  3. 文化象征

    • 天人溝通:竈神被視為家庭與天庭的紐帶,辭竈儀式蘊含對“天佑家宅”的樸素信仰。
    • 道德教化:通過“竈神監察善惡”的傳說,強化家族倫理與自我約束,如《抱樸子》雲“月晦之夜,竈神亦上天白人罪狀”。

      來源:晉代《抱樸子·微旨》


三、曆史演變與當代傳承


結論

“辭竈”是以祭祀儀式辭别竈神、祈福禳災的年俗活動,融合了飲食供奉、神話叙事與倫理教化,深刻體現了傳統社會“家宅安甯、天人和諧”的文化心理。其儀式細節因地而異,但核心始終圍繞對家庭福祉的守護與期盼。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禮記·祭法》(中華書局點校本)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北京古籍出版社)

顧祿《清嘉錄》(江蘇古籍出版社)

葛洪《抱樸子·微旨》(中華書局)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華書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www.ihchina.cn)

網絡擴展解釋

“辭竈”是中國舊時民間祭祀習俗中的一個特定術語,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 基本釋義


2. 時間與儀式


3. 文化意義


4. 字義分解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候凹版印刷璧友撐事宸念村童動不失時東宮倉對襟法律規範芳蘭當門,不得不鋤公教人員鹳鶴館室晷儀鼓筴固陋股長赫喧鴻漢鴻儒歡嬿昈分講頌焦辣辣輯刊基坑浄院開第看得孔子學說孔教快性亮锃锃連及草曆指旅塗呂祖師蠻靴茅屋采椽悶熱密議褭朶女錢扒龍旁言頗胝迦千人聚磬錢岐岐人間天上潤槖石隥水镖稅契四方八面踏鬥推激相罵榜狎弄細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