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赫蹏的意思、赫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赫蹏的解釋

亦作“ 赫蹄 ”。古代稱用以書寫的小幅絹帛。後亦以借指紙。《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 武 ( 籍武 )發篋中,有裹藥二枚,赫蹏書。” 顔師古 注:“ 鄧展 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 應劭 曰:‘赫蹏,薄小紙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趙後傳》所謂‘赫蹏’者,注雲‘薄小紙’,然其寔亦縑帛。”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習為詞命,童子入小學則教以應對,蓋赫蹏未興,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陳而口宣之。” 清 尤侗 《紀赈》詩:“赫蹄重封裹,筐篋與山齊。”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夫上世無竹帛赫蹏,獨取陶瓦任文籍之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赫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釋義

2.曆史來源

3.詞義演變

4.文學關聯

補充說明

“赫蹏”的拼音為hè tí,結構為左右字形,屬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及古代文獻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赫蹏的意思

赫蹏(hè dì)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或事物特别高大、威武或重要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赫蹏的部首是赤(chì),總共有17畫。

來源

赫蹏最早出現在古代經典《尚書·周書·呂刑》中,形容周朝貴族厲邦徹和壽光的威武神态。

繁體

繁體字為赫蹾。

古時候漢字寫法

赫蹏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可以寫為赫踄。這種寫法在古籍和碑刻中常見。

例句

1. 他站在講台上,身材高大赫蹏,氣勢非凡。

2. 這棟建築設計獨特,外形赫蹏,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标之一。

組詞

赫赫蹏蹏、赫赫蹊蹊、赫蹏大展、赫蹏蓬勃

近義詞

威武、莊嚴、巍峨、雄偉

反義詞

渺小、微弱、低微、矮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