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金科玉律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李善 注:“金科玉條,謂法令也。言金玉,貴之也。”《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四》:“述自聖賢,歷於朝代,得金科玉條之號,設亂言破律之防。”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今之談藝者尊奉 弇州 ( 王世貞 )《卮言》,以為金科玉條。引繩批根,恐失尺寸。”
“金科玉條”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īn kē yù tiáo,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指原代指完美的法律條文,後比喻不可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或準則。其中“金”“玉”象征珍貴與不可動搖,“科”“條”指法律條文或規章。
更多信息可查看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如需完整例句或古籍原文,建議查閱《鶴林玉露》或《劇秦美新》。
(注:回答綜合了、2、5、6、7等高權威性來源,并補充了的例句。)
《金科玉條》是一個成語,意為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成語中的“金科”指的是金屬規模,而“玉條”是指玉器上的雕刻花紋。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寶貴的經驗、教訓或智慧,對于人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金科玉條》的部首分别是金和玉,其中的“金”屬于金字旁的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而“玉”屬于玉字旁的部首,表示與玉石相關。
《金科玉條》的總筆畫數為18畫。其中,“金”部分有8畫,“科”部分有9畫,“玉”部分有11畫,而“條”部分有10畫。
《金科玉條》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幼學瓊林》中,用來比喻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現代常使用的是簡化字體“金科玉條”,繁體字為“金科玉條”。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金科玉條》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錦科玉條”。
1. 經曆過失敗的人才能明白《金科玉條》的寶貴。
2. 長輩們的經驗是我們學習的《金科玉條》。
3. 書中所述的《金科玉條》,使我深受啟發。
金字招牌、玉佩、科學、條例
寶貴經驗、寶貴教訓、寶貴智慧
世故無學、不重經驗、不求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