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帥的意思、官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帥的解釋

指中士、下士等衆官。帥,當作“師”。《文選·左思<吳都賦>》:“觀鷹隼,誡征夫,坐組甲,建祀姑,命官帥而擁鐸,将校獵乎 具區 。” 高步瀛 義疏:“帥,當作‘師’。《吳語》: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 韋 注曰:‘三君皆雲,官師,大夫也。 昭 謂下言十行一嬖大夫,此一行宜為士。’”參見“ 官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帥"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解析:

"官"指官職或官員,源于《說文解字》"吏事君也",特指朝廷任命的職務;"帥"通"率",《爾雅》釋為"統領也",引申為軍事統帥。《周禮·夏官》記載"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可見"帥"是周代軍事建制中的中級指揮官。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有兩種典型用法:

  1. 官職體系特指:漢代軍制中作為"官帥将"的簡稱,指統領五百人的武官,見于《漢書·百官公卿表》對北軍八校尉的記載;
  2. 泛指官員表率: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曾用"官帥"比喻德才兼備的治世能臣,強調"帥者,所以為人之标的也"。

詞義演變方面,明代《字彙》将"官帥"納入武職條目,清代《康熙字典》則補充其包含"治事者"的泛化含義。現代《漢語大詞典》綜合曆代訓诂,将其定義為"古代軍隊中的官職名稱,亦指官員中的表率者"。

(文獻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周禮注疏》、商務印書館《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四書集注》、國家圖書館藏《康熙字典》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官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官帥”指代中士、下士等較低階的官員群體。其中:

二、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文選·左思〈吳都賦〉》中:“命官帥而擁鐸,将校獵乎具區。” 此處的“官帥”指代負責號令、儀仗的士級官員,呼應古代軍事編制中的低級職位。

三、演變與關聯

  1. 通假現象:古代“帥”常與“師”通用,如《吳語》中“官師”即與“官帥”同義,指代士級官員。
  2. 職能範圍:此類官員多承擔輔助性職責,如儀仗、訓誡等,常見于軍事或禮儀場景。

四、現代語境

如今“官帥”已不常用,更多作為人名使用,取“官”的職位寓意與“帥”的統領、俊逸含義。如需深入理解,建議查閱《吳都賦》及古代官職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鏊頭稗記蓖麻蠶讒閑成方程巧籌筆驿鋤杠搭坐頂飾恩憐奉系甘奇高品工商戶溝郭構求官法如爐廣武君故井過人孤悄後衛怳然建本僭度谏省寄公金钗钿合琅誦靈牌悶海愁山廟貌明白了當民史牧丁牛氣怕風怯雨旁白佩紫掊刻啟錨三尖兩刃刀試秩守財奴收清纾回熟末順信說真方四海困窮私視貪重通俗易懂溫風祥缟仙化仙居術下晌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