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皓蒼的意思、皓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皓蒼的解釋

昊天;天空。 三國 魏 曹植 《大暑賦》:“大暑赫其遂蒸,玄服革而尚黃。蛇折鱗於靈窟,龍解角於皓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皓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皓蒼”指天空或昊天,形容廣闊明亮的蒼穹。拼音為hào cāng,注音符號為ㄏㄠˋ ㄘㄤ。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大暑賦》:“大暑赫其遂蒸,玄服革而尚黃。蛇折鱗于靈窟,龍解角于皓蒼。”。文中通過“皓蒼”描繪烈日炙烤下的天空景象。

三、字義分解

四、使用場景

  1. 自然描寫:多用于詩文描述晴朗無雲的天空,如“皓蒼萬裡,雲霞盡散”;
  2. 比喻引申:可象征事物明亮清晰、無瑕疵的狀态,例如“心境如皓蒼般澄澈”。

五、補充說明 需注意,“皓蒼”并非現代常用詞彙,更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中。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實際使用中更傾向作為複合詞存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皓蒼

《皓蒼》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明亮、潔白、青天等含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即皮(pí)和艹(cǎo)。

根據《說文解字》,“皓”字的筆畫數為十二,部首為白,音為“號”。而“蒼”字的筆畫數為八,部首為艹,音為“琮”。因此,整個詞語“皓蒼”的總筆畫數為二十,由兩個不同的部首組成。

《皓蒼》一詞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資料記載,但可以猜測其可能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或詩歌。這個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特别是形容天空或雲彩的色彩和狀态。

在繁體字中,“皓蒼”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多種不同的寫法。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可以看到“皞”字和“蒼”字代替現代常見的“皓”和“蒼”字。這些寫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産生,代表了不同曆史背景和文化特點。

以下是“皓蒼”一詞的幾個例句:

1. 皓蒼的天空下,羊群悠閑地吃着新鮮的草。

2. 他的頭發已經變得皓蒼,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3. 看着那片皓蒼的湖水,我感到心情甯靜而舒暢。

組詞

一皓白、皓月當空、皓齒明眸

近義詞

潔白、晴朗、明亮

反義詞

昏暗、黑暗、灰蒙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