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成霜狀結晶的白色藥末。 清 周亮工 《今夕歌宿郎山呂正始天咫樓作》:“吞玉華兮舞翠翹,服霜散兮上雲霄。”
“霜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和權威來源進行區分:
一、古籍中的本義(主流解釋) 指成霜狀結晶的白色藥末,常見于古代醫藥或文學描述。例如:
二、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解釋為“寒霜消散,比喻寒冬結束、困境解除”。但這一用法未見于經典文獻,可能是對字面義的引申解讀,需謹慎使用。
辨析建議:
注:目前可考的高權威來源(漢典、滬江詞典等)均以第一種解釋為核心,第二種釋義尚未發現廣泛用例。
《霜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霜消融化,天氣變暖。它形容寒冷的冬天過去,春天已經來臨。
《霜散》的拆分部首為雨,筆畫數為15。
《霜散》來源于《詩經·邶風·綢缪》,其中有句話:“将餘以蕙纕兮施于季女,于嗟乎霜散之。”意思是說将香草系在季女的腰間,哎呀,霜已經消散了。
繁體字中《霜散》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霜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古時候《霜散》的寫法是“霜斤”,斤是用來表示重量單位的字,也可以引申為去除霜的意思。
他們在漫長的冬天結束後欣喜地看到了《霜散》,意味着春天的到來。
冰霜、霜降、霜寒、霜天、霜雪
冰消、冷盡、融化
霜凝、結冰、寒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