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器的意思、五器的詳細解釋
五器的解釋
(1).五等爵朝聘的禮器。《書·舜典》:“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五器,蓋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禮器也。”
(2).五木。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三:“到府三日,詢鞫獄情,滌其冤濫,輕重之繫,僅三百餘人。其中一輩,五器所拘,偷視廳事。”參見“ 五木 ”。
詞語分解
- 五的解釋 五 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颛顼、
- 器的解釋 器 ì 用具的總稱:器皿。器物。器械。木器。武器。器小易盈。 生物體結構中具有某種獨立生理機能的部分:器官。消化器。 人的度量、才幹:器度。器量(刵 )。器宇。器質。大器晚成。 重視:器重。器敬。
專業解析
五器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一、古代禮器系統(核心釋義)
指中國古代禮儀中象征權力與等級的五種玉制禮器,具體包括:
- 圭:上尖下方的長條形玉器,象征東方與春季,代表君主權威。
- 璧:圓形中央有孔的玉器,象征天與北方,用于祭天。
- 琮:外方内圓的筒形玉器,象征地與西方,用于祭地。
- 璜:半璧形玉器,象征北方與冬季,常見于貴族配飾。
- 璋:頂端斜尖的長條形玉器,象征南方與夏季,用于軍事儀式。
此分類源自《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的"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其中"五器"指除代表中央的"琥"(或說"琮")外的五方之器,是周代禮制的重要載體。
二、廣義器物範疇(引申義)
在部分文獻中可泛指五類功能性器具,如:
學術依據與權威參考來源:
-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系統闡釋五器與祭祀制度的關聯,詳見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五器"詞條并注明禮器、工具雙義項。
- 《中國古代玉器》(楊伯達著):分析五器的形制演變與禮儀功能,科學出版社出版。
- 考古學研究:殷墟婦好墓、良渚遺址出土玉器實物印證五器的早期形态(參考《考古學報》相關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
“五器”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其含義和出處如下:
一、五等爵朝聘的禮器
指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朝聘儀式中使用的禮器,屬于等級制度的重要象征。
文獻依據:
- 《尚書·舜典》記載:“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此處“五器”即指不同爵位對應的禮器。
- 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進一步解釋:“五器,蓋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禮器也。”。
二、五木(古代刑具或器具)
指一種名為“五木”的器具,可能用于刑罰或儀式,具體形制尚有争議。
文獻依據:
- 唐代範摅《雲溪友議》記載:“其中一輩,五器所拘,偷視廳事。”此處“五器”與拘禁犯人相關,推測為刑具。
- 部分學者認為“五木”可能指枷鎖等束縛工具,但缺乏實物佐證。
使用注意事項
- 現代語境中,“五器”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曆史讨論,日常使用較少。
- 需結合具體文獻區分兩種含義,避免混淆。例如《舜典》中的“五器”明确指向禮器,而唐代文獻中的“五器”更傾向刑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雲溪友議》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謗勃變物避風撥船伯埙仲篪不蒙不如志冊正乘廣澈映籌河道經蹈仁履義惡事惡躁梵咒分竄佛頂菊概舉高派孤峯哈腰渹渹化凫誨盜戶限為穿蠒絲膠漆相投藉詞積毀九宮格救死扶傷抗洪課室魁俉蘭時蘭芝常生兩重連口女妹抨辟破結破卻罄述人情錢如法砲制梢雲折綿生財瘦羊博士私寓廳頭僮女退征萬夫不當違爽文缛物阜民康掀掉鞋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