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油脂,剪裁楮葉。喻徒勞無益。 清 何紹基 《<使黔草>自序》:“其人之無成,浮務文藻,鏤脂翦楮,何益之有?”
“镂脂翦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成語的字面意思是“雕刻油脂,剪裁楮葉”(楮樹葉子),比喻做事徒勞無功、毫無益處。其核心在于強調付出努力卻無實際效果。
結構與讀音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清代何紹基的《〈使黔草〉自序》,原文提到“浮務文藻,镂脂翦楮,何益之有?”,批評浮華文風的無用性。
用法與示例
近義與延伸
近義成語可參考“刻舟求劍”“勞而無功”,均強調無效努力。但“镂脂翦楮”更側重對“表面功夫”的諷刺。
這一成語生動地以“雕刻易融化的油脂”和“剪裁無用的楮葉”為喻,提醒人們避免做無意義之事。其出處和用法均顯示對虛浮行為的批判,適用于文學或日常表達中。
《镂脂翦楮》是一個詞組,主要指用镂金、刮去臘以及修剪過的薄紙等裝飾手法制作的紙質品。這些手工藝品通常用于裝飾畫面,增添藝術效果。該詞組也可比喻精細的文學作品或精美的裝飾品。
《镂脂翦楮》的拆分部首是镂(金),脂(脂肪),翦(剪刀),楮(椿樹皮)。根據部首和筆畫的拆分,這個詞可以用以下筆畫數的部首來組成:
《镂脂翦楮》的詞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紙藝特技,主要流行于明清時期。這種技藝被廣泛應用于繪畫,書法和裝飾品制作中。繁體字形為「鏤脂翦楮」。
在古代文獻中,「镂脂翦楮」通常以另一種寫法呈現:「鏤脂翦楮」。這是由于古代字形和現代字形之間的差異。
1. 這幅畫上運用了镂脂翦楮的技藝,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絢麗。
2. 這件镂脂翦楮制品是一件傳統的工藝品,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組詞:脂粉楮、镂金彩繪、镂金翦楮
近義詞:雕漆、镂空紙藝
反義詞:平面繪畫、素面紙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