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歸的意思、脫歸的詳細解釋
脫歸的解釋
脫身逃歸。《左傳·襄公十八年》:“ 齊侯 見之,畏其衆也,乃脫歸。” 楊伯峻 注:“脫歸,謂離開 齊 軍脫身而歸。”《漢書·衛青傳》:“衛尉 廣 為虜所得,得脫歸。皆當斬,贖為庶人。”《後漢書·劉盆子傳》:“ 安 等戰疲還營,見旗幟皆白,大驚亂走,自投川谷,死者十餘萬, 逢安 與數千人脫歸 長安 。”
詞語分解
- 脫的解釋 脫 ō 離開,落掉:脫産。脫發(?)。脫節。脫離。脫落。脫貧(擺脫貧困)。脫稿(完成著作)。脫手。擺脫。掙脫。臨陣逃脫。 遺漏:脫漏。脫誤。脫文(因抄刊古書而誤脫的字。亦稱“奪文”)。 取下,除去:脫
- 歸的解釋 歸 (歸) ī 返回,回到本處:歸國。歸程。歸僑。歸甯(回娘家看望父母)。歸省(媙 )(回家探親)。歸真反璞。 還給:歸還。物歸原主。 趨向,去往:歸附。衆望所歸。 合并,或集中于一類,或集中于一地:
網絡擴展解釋
“脫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脫身逃歸”,指從困境、危險或敵對環境中成功逃脫并返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tuō guī(注音:ㄊㄨㄛ ㄍㄨㄟ)。
- 釋義:指通過脫離危險或束縛後返回原處,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軍事或政治事件中的逃脫行為。
2.古籍引證
- 《左傳·襄公十八年》:齊侯因畏懼敵方兵力,選擇“脫歸”,即離開軍隊獨自逃回。
- 《漢書·衛青傳》:衛廣被俘後逃脫歸來,但因戰敗被貶為庶人。
- 《後漢書·劉盆子傳》:逢安在戰亂中率殘部“脫歸長安”,體現該詞在軍事撤退中的使用。
3.結構與用法
- 構詞:由“脫”(脫離)和“歸”(返回)組成,屬并列結構,強調“脫離後回歸”的雙重動作。
- 語境:多用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描述人物在危機中機智脫險的情節。
4.現代解釋與延伸
- 網絡釋義:部分現代解釋沿用古籍定義,仍指“從危險中逃脫并返回”。
- 使用場景:雖不常見于口語,但在曆史研究、文學創作或成語引用時可能涉及。
5.相關辨析
- 與“逃亡”區别:“脫歸”更強調成功返回的結局,而非單純逃離行為。
- 近義詞:逃歸、脫身;反義詞:被困、陷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左傳》《漢書》等文獻,或查閱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歸》的意思:
《脫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擺脫附屬或束縛,回歸自由的狀态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脫歸》的部首是⺈(月旁),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脫歸》一詞起源于漢語,沒有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脫歸》。其中,「歸」為「歸」的舊體字形。
例句:
1. 他正在努力學習,希望能夠脫歸貧困的境地。
2. 她用音樂來脫歸痛苦,找回内心的平靜。
3. 這個革命運動的目的就是讓人民脫歸壓迫,過上幸福的生活。
組詞:
脫離、脫險、脫貧、歸來、歸途
近義詞:
解脫、擺脫、脫離
反義詞:
歸附、附屬、歸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