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寒條的意思、寒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寒條的解釋

秋冬樹木的枝條。 晉 陶潛 《歸鳥》詩:“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唐 戴叔倫 《登樓望月寄鳳翔李少尹》詩:“陌上涼風槐葉凋,夕陽清露濕寒條。”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六出花飛處處飄,黏窗著砌上寒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寒條”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án tiáo,其核心含義指秋冬季節樹木的枝條。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秋冬時節因寒冷而枝葉凋零的樹木枝條,常帶有蕭瑟、清冷的意象。例如唐代戴叔倫詩句“夕陽清露濕寒條”中,便以“寒條”描繪秋日枝條的寂寥感。

  2. 字義分解

    • 寒(hán):本義為“冷”,引申為季節的寒冷(如“寒冬”)或心理上的畏懼(如“膽寒”)。
    • 條(tiáo):原指植物的細長枝,後泛指條形物(如“柳條”“荊條”)。
  3. 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古詩詞中,通過枝條的枯寂感烘托季節或心境。例如:

    • 陶潛《歸鳥》:“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 章孝标《春雪》:“六出花飛處處飄,黏窗著砌上寒條”。
  4. 用法與語境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賞析或特定文學創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蕭瑟、清寒的意境。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或包含詩句的文獻(如、10)。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寒條

寒條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宀(寶蓋頭)和申(田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8。寒條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采用繁體字“寒條”來表示。

來源

寒條的字義來源于古代文獻《史記·匈奴列傳》中的記載,最初用于形容北方地區的氣候寒冷、草木凋零的景象。

繁體

寒條是對應于簡體字“寒條”的繁體寫法,使用了“條”字的變體“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寒條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形狀為“ 寒 ”,在上方為“宀”字,下方為“申”字。

例句

1. 冬天的北方,寒條凋零,一片白茫茫的雪原。

2. 雨過天晴,原野上的寒條苗木逐漸複蘇。

組詞

寒冷、條款、條理、條約、條理分明。

近義詞

寒冷、冰冷、嚴寒、酷寒、冷酷。

反義詞

溫暖、暖和、炎熱、熱情、熾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