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寒條的意思、寒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寒條的解釋

秋冬樹木的枝條。 晉 陶潛 《歸鳥》詩:“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唐 戴叔倫 《登樓望月寄鳳翔李少尹》詩:“陌上涼風槐葉凋,夕陽清露濕寒條。”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六出花飛處處飄,黏窗著砌上寒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寒條(hán tiáo)指冬季凋零的樹木枝條,特指在寒冷環境中呈現枯瘦、孤直形态的枝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自然意象

指秋冬季節因寒冷而葉落枝枯的樹木枝條,常呈現蕭瑟、清瘦的形态。

例證:

“寒條響哀吹,曾林皓餘雪。”(南朝·江淹《雜體詩》)

此句以“寒條”與積雪的樹林并置,凸顯冬日枯枝在寒風中的凄清之态。


二、文學象征意義

在詩詞中常借“寒條”隱喻孤高堅韌的品格或寂寥心境:

  1. 孤傲氣節:如梅花、松枝等耐寒植物枝條,象征不屈精神。

    “寒條黏綴生梨花,梅飄絮蕩相交加。”(清·厲鹗《寒夜》)

  2. 寂寥意境:枯枝的疏落形态強化荒寒意境,如:

    “野戍寒條對,山城夜角哀。”(明·高啟詩)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冬天樹木的枝條”,引《文選·潘嶽〈秋興賦〉》“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李善注:“寒條拂帷,通鑒習坎之象。”

  2.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特指“經冬不凋的枝條”,常見于描寫松竹等植物的詩文。


四、現代使用語境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景觀描寫,保留古典意象:

“雪後園中,寒條如鐵,偶有雀鳥掠過,更添寂寥。”(當代散文用例)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寒條”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án tiáo,其核心含義指秋冬季節樹木的枝條。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秋冬時節因寒冷而枝葉凋零的樹木枝條,常帶有蕭瑟、清冷的意象。例如唐代戴叔倫詩句“夕陽清露濕寒條”中,便以“寒條”描繪秋日枝條的寂寥感。

  2. 字義分解

    • 寒(hán):本義為“冷”,引申為季節的寒冷(如“寒冬”)或心理上的畏懼(如“膽寒”)。
    • 條(tiáo):原指植物的細長枝,後泛指條形物(如“柳條”“荊條”)。
  3. 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古詩詞中,通過枝條的枯寂感烘托季節或心境。例如:

    • 陶潛《歸鳥》:“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 章孝标《春雪》:“六出花飛處處飄,黏窗著砌上寒條”。
  4. 用法與語境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賞析或特定文學創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蕭瑟、清寒的意境。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或包含詩句的文獻(如、10)。

别人正在浏覽...

挨靠八答麻鞋半空窇穵才明車轵出芽生殖答策道譽短論惡衣蔬食風清弊絶奮讨膏渟關山迢遞虢國夫人河橋還口願花绶花字獲麟堆傑思極苦吉羅香鏡心君子不器口誦利錢論端門父明誠木椁墓南碑篷篙遷正黜色竅妙巧夕惬心貴當秋穎屈摺人中三日騷愁沈宋石牐雙彎死皮賴臉送鈎太官蔥搨書手條呈祧廟唾絨徒人外衣頑質威愛相如台閑習嚣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