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端的意思、論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端的解釋

争論的原由。 清 何琇 《樵香小記·春秋疑義》:“ 隱公 攝位,而經文適不書正; 桓公 弑立,而經文適不書王; 文姜 淫佚,而經文適書 子同 生。此諸儒論端所自起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論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論端”指争論的原由,即引發争議或讨論的根源。例如在曆史文獻中,常用來描述學術或觀點分歧的起因。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何琇的《樵香小記·春秋疑義》。書中提到,因《春秋》經文對某些事件記載的特殊性(如隱公攝位未書“正”、桓公弑立未書“王”等),引發了儒生們的争議,這些記載即成為“論端”的起點。

三、網絡解釋

現代網絡釋義延續了傳統含義,仍強調其作為争議觸發點的性質。

四、相關詞語補充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讨論、曆史研究或文學分析中,描述引發争議的核心問題。例如:“這部史書對事件的隱晦記載,成為後世學者的一大論端。”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考據,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清代考據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論端的意思

「論端」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事物、一個事情或一個人的狀态,意為「認真、仔細、細緻入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論端」由「言」作為部首,并且包含了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論端」源于《左傳·僖公十六年》:“既而夜明,以衛孔子之室。既乎卒世,斯則君子為端。”在古代寫法中,「端」字可寫為「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端」的字形寫法有所區别。早期字形寫作「耑」,字形中間部分是由「耳」構成,上下部分是「王」字形,表示王者端莊的樣子。後來「耑」逐漸轉變為「端」,形狀和現代書寫相似。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總是論端對待,做事認真,從不馬虎。
2. 她的論端精神使得她的每個項目都獲得了卓越的成果。
3. 學習的時候,要端端正正坐在桌前,聚精會神地學習。

組詞

論證、斟酌、悉心、細緻、細膩

近義詞

細緻、缜密、周詳、細心

反義詞

馬虎、粗心、大意、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