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沈宋的意思、沈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沈宋的解釋

唐 詩人 沉佺期 、 宋之問 的并稱。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 陰 何 尚清省, 沉 宋 歘聯翩。”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四變而為 沉 宋 。” 清 趙翼 《瓯北詩話·七言律》:“ 唐 初 沉 宋 諸人益講求聲病,於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沈宋”是初唐詩人沈佺期、宋之問的合稱,兩人對律詩體制的定型有重要貢獻,被視作唐代近體詩發展的關鍵人物。以下從定義、貢獻、評價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背景

“沈宋”指初唐武後時期的宮廷詩人沈佺期(約656-715)和宋之問(約656-712)。兩人因詩歌風格相近,且共同推動了五言、七言律詩的規範化,故被并稱為“沈宋”。

二、主要貢獻

  1. 律詩體制的定型
    他們在南朝“永明體”基礎上改進,完成了兩項關鍵工作:

    • 将四聲簡化為平仄二元化;
    • 确立“粘對規則”,解決詩句間平仄失粘問題,形成通篇聲律和諧的結構。
      例如,沈佺期的《仙萼亭初成侍宴應制》、宋之問的《麟趾殿侍宴應制》等詩作,均符合嚴格的平仄粘對要求,标志着五律的完全定型和七律的初步規範化。
  2. 宮廷詩歌的代表性
    二人多創作應制奉和詩,内容以歌功頌德、遊宴酬唱為主,語言精麗工巧,如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宋之問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等。

三、評價與影響

“沈宋”的文學史意義主要體現在格律形式的突破,而非思想深度,這一貢獻使唐代近體詩走向成熟,影響深遠。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沈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沈宋》是指沉默寡言、不輕易開口的人。形容人智慧深沉、不喜多言,言辭簡練而有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沈宋》這個詞由“水”部和“口”部組成,其中“水”是部首,表示與水有關;“口”是該字的偏旁部首,表示嘴巴。總共擁有8筆。

來源

《沈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書·經籍志》中,用以描述王羲之的字畫。後來逐漸以此詞來形容人的性格特點。

繁體

繁體字為「沈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沈宋》并不是一個完整的詞語,而是分别使用“水”和“口”字進行形容。在古代文獻中,常用這兩個字來描述沉默寡言的人。

例句

他是一個沈宋的人,不愛多說話。

組詞

沉默、寡言、深沉、不言、少語

近義詞

寡言少語、不愛說話、緘默、無言以對

反義詞

健談、愛說話、開朗、話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