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沈宋的意思、沈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沈宋的解釋

唐 詩人 沉佺期 、 宋之問 的并稱。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 陰 何 尚清省, 沉 宋 歘聯翩。”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四變而為 沉 宋 。” 清 趙翼 《瓯北詩話·七言律》:“ 唐 初 沉 宋 諸人益講求聲病,於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沈宋

一、釋義與背景

“沈宋”是初唐詩人沈佺期(約656—714)與宋之問(約656—712)的合稱,二人并稱源于其詩歌創作在律詩定型中的關鍵作用。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沈宋”特指唐代推動近體詩格律規範化的兩位代表詩人。他們活躍于武則天至中宗時期,官居高位,常奉诏應制賦詩,其作品以精研聲律、對仗工整著稱,奠定了五言與七言律詩的基本範式。

二、文學貢獻

沈佺期與宋之問的創作标志着中國古典詩歌從古體向近體的轉型:

  1. 聲律規範化:二人總結南朝“永明體”經驗,明确平仄交替、粘對規則,使律詩格律嚴密化。如宋之問《渡漢江》、沈佺期《獨不見》均符合成熟的五律與七律格式。
  2. 對仗技法成熟:在颔聯、頸聯中固定對仗結構,提升形式美感。如沈佺期《奉和立春遊苑迎春》中“林間覓伴鳥争出,洞裡迷春蝶自飛”,工整而不失靈動。
  3. 宮廷詩風影響:其應制詩雖内容多歌功頌德,但語言精煉、氣象恢弘,成為盛唐宮廷詩的範本。

三、曆史評價與影響

宋代嚴羽《滄浪詩話》指出:“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沈宋之問,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律詩。” 後世公認“沈宋體”是律詩成熟的标志,明代胡應麟《詩薮》稱:“五言律體,兆自梁陳,唐初四子,靡缛相矜,時或拗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沈宋蘇李,合軌于前。” 二人将詩歌形式美學推向新高度,直接啟發了王維、杜甫等盛唐詩人。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沈宋”詞條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初唐詩歌章節
  3. 杜曉勤《初唐詩歌的文化傳承》(《文學遺産》2002年第4期)

網絡擴展解釋

“沈宋”是初唐詩人沈佺期、宋之問的合稱,兩人對律詩體制的定型有重要貢獻,被視作唐代近體詩發展的關鍵人物。以下從定義、貢獻、評價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背景

“沈宋”指初唐武後時期的宮廷詩人沈佺期(約656-715)和宋之問(約656-712)。兩人因詩歌風格相近,且共同推動了五言、七言律詩的規範化,故被并稱為“沈宋”。

二、主要貢獻

  1. 律詩體制的定型
    他們在南朝“永明體”基礎上改進,完成了兩項關鍵工作:

    • 将四聲簡化為平仄二元化;
    • 确立“粘對規則”,解決詩句間平仄失粘問題,形成通篇聲律和諧的結構。
      例如,沈佺期的《仙萼亭初成侍宴應制》、宋之問的《麟趾殿侍宴應制》等詩作,均符合嚴格的平仄粘對要求,标志着五律的完全定型和七律的初步規範化。
  2. 宮廷詩歌的代表性
    二人多創作應制奉和詩,内容以歌功頌德、遊宴酬唱為主,語言精麗工巧,如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宋之問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等。

三、評價與影響

“沈宋”的文學史意義主要體現在格律形式的突破,而非思想深度,這一貢獻使唐代近體詩走向成熟,影響深遠。

别人正在浏覽...

巴爾幹半島班固邊鋪布列不應産的崇達沖秘楚楚不凡脣腐齒落寸地寸劄帶月披星躭樂電鈴多敢多可督率獦人閣皁貢款構建勾中古典主義還繞寒蕊韓湘子濠梁之上昊乾覈辯金柝吉祥物絶幕況兼垃圾箱鹿幦輪鞅買托髦頭鲵鲸烹龍煮鳳頗僻潑皮前貫蚙窮丘錦紉箴宂僭三脔觞觥稍禮射手釋亮手號軍馲駞宛馬葦薄偉懋相捐誵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