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鈎的意思、送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鈎的解釋

猶藏鈎。古代一種遊戲。 唐 李商隱 《無題》詩:“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馮浩 箋注:“送鈎,古皆作藏彄,後多作藏鈎,字異而事同也。隔座送鈎者,送之使藏,今人酒令尚有遺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送鈎"是古代宴飲活動中流行的傳統遊戲,又稱"藏鈎"或"行鈎"。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本義指傳遞鈎狀物,後特指一種群體娛樂方式:參與者将玉鈎或金銀鈎藏于手中互相傳遞,由對方猜測鈎子所在位置。這種遊戲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宮廷,《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内時……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阗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羁,謂之相連绶。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至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菊華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食蓬餌,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張樂于流水。如此之屬,尚數十。"(《西京雜記》卷三)可見漢代已有豐富的宴遊活動體系。

遊戲規則在《風土記》中有更明确記載:"藏鈎之戲,分為二曹,以校勝負。若人偶則敵對,人奇則奇人為遊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為'飛鳥',以齊二曹人數。"參與者分兩隊,一隊藏鈎,另一隊需在十二次傳遞中猜中鈎子位置,猜中者可得三籌,最終籌多者勝。這種智力博弈遊戲因兼具趣味性與競技性,成為曆代文人墨客的創作題材,如李商隱《無題》詩"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便生動描繪了宴席間藏鈎行令的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送鈎”是古代宴會中的一種遊戲,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定義
    送鈎,又稱“藏鈎”,是古代流行的一種集體遊戲,參與者通過傳遞或隱藏鈎狀物(如玉鈎、金鈎等)進行競猜娛樂,常與“射覆”等遊戲搭配出現于酒宴中。

  2. 文學出處
    唐代李商隱在《無題》詩中提到:“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生動描繪了宴會上送鈎遊戲的場景。馮浩箋注指出,送鈎與藏鈎實為同一遊戲的不同寫法,玩法類似後世酒令。

  3. 遊戲形式
    根據古籍記載,遊戲規則大緻為:參與者分成兩隊,一方将鈎子暗中傳遞或藏匿,另一方需猜測鈎子所在位置。這種互動既考驗策略又活躍氣氛,成為古代文人雅集、宮廷宴飲的常見娛樂項目。

擴展說明
該遊戲在漢唐時期尤為盛行,後逐漸演變為酒令文化的一部分。現代部分傳統酒令仍保留類似玩法,可見其文化影響的延續性。

别人正在浏覽...

暴殺背禮冰沍澄居愁雲慘淡出樽餈糕雌視摧戕單機誕節發奮為雄妃色高掌遠蹠共用恚怒呼朋引類降節角子門進退失據口蘑愧顔琅璁朗照樂部裡勾外聯隆深毛太紙門鈴門塞維克凝翫圮毀憑轼結轍頗我沁園春齊齊整整秋水群口戎軒三韓山鬥山夷沙壅身家深苛十二道叔待四王歲衰榻闆鼗铎鐵腥體惜桶底脫屠馘完全為什麼未殊涀水饩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