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日的意思、三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日的解釋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别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遊,方駕結龍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日”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三日”作為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豐富,既有具體的指代,也有豐富的文化引申義。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 核心釋義:時間單位 指連續的三天時間,即七十二小時。

二、 引申義與典故

  1. 指代“一段時間”或“不久”:
    • 釋義: 并非精确指三天,而是泛指較短的一段時間,常帶有“時間不長”或“很快”的意味。
    • 例句: “士别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意指分别時間雖短,對方已有顯著進步。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收錄典故及引申義)
  2. 特指農曆每月上旬的第三天:
    • 釋義: 在傳統農曆紀日中,“三日”專指該月的第三天。
    • 例句: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王建《新嫁娘詞》)——指新娘在過門後的第三天開始下廚。
    • 來源參考: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側重古漢語及曆史文化)
  3. “三天”的雅稱或固定搭配:
    • 釋義: 常用于特定稱謂或習俗中,如“洗三”(嬰兒出生後第三天舉行的儀式)。
    • 來源參考: 《中國風俗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解釋特定文化習俗)

三、 特殊領域用法

  1. 醫學: “三日瘧”
    • 釋義: 指瘧疾的一種類型,其症狀(如發冷發熱)每隔約72小時(即三日)周期性發作一次。
    • 來源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醫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專業術語釋義)
  2. 音樂(古): “三日不絕”
    • 釋義: 形容音樂或歌聲美妙動人,餘音袅袅,仿佛在耳邊萦繞多日。源自“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典故。
    • 例句: “昔韓娥東之齊,匮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列子·湯問》)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列子》。 (收錄典故出處)

“三日”最基本、最核心的含義是連續的三天時間。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它衍生出泛指較短時間的用法,并融入特定文化習俗(如洗三、月之三日)和典故成語(如士别三日、餘音繞梁)中。在醫學領域則有“三日瘧”這樣的專業術語。理解“三日”需結合具體語境,其豐富的内涵體現了漢語的博大精深。

網絡擴展解釋

“三日”一詞的含義較為豐富,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主要含義

  1. 時間概念

    • 指自然時間的三天,如《易·蠱》中“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即強調時間跨度。
    • 引申為短暫的時間,形容事物發展迅速或情況緊迫,如“三日完成緊急任務”。
  2. 日期特指

    • 每月第三天,如曹丕《與吳質書》中“二月三日”。
    • 特指農曆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古代有踏青、祈福的習俗,如晉代潘尼詩中“聊為三日遊”即指此節。

二、其他用法

三、語境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民俗細節,可查看相關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敗類版轅跋語崩竭熛焰弊風叢攢挫磨大處黨歌當着矮人,别説短話東投西竄方别奉順分子生物學附屬國甘臘高爵厚祿格覽鼓鞄海堧毫曹黑雲候選滑稽幻漚進退無措酒正距擊空頭料視禮閣龍陽恨煤頭紙猛火油秘本鳴吼漰渀僻憃切向力秦青染風習俗扔棄融朗榮羨散缺三庶殺剁蝕敗食藏適來士息鼠肚鷄腸跆藉特遣同秀塗不拾遺五教閑棄鮮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