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的意思、三日的詳細解釋
三日的解釋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别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遊,方駕結龍旂。”
詞語分解
- 三的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網絡擴展解釋
“三日”一詞的含義較為豐富,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主要含義
-
時間概念
- 指自然時間的三天,如《易·蠱》中“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即強調時間跨度。
- 引申為短暫的時間,形容事物發展迅速或情況緊迫,如“三日完成緊急任務”。
-
日期特指
- 每月第三天,如曹丕《與吳質書》中“二月三日”。
- 特指農曆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古代有踏青、祈福的習俗,如晉代潘尼詩中“聊為三日遊”即指此節。
二、其他用法
- 婚俗文化:指新婚第三天“回門”,即夫婦探訪女方父母,屬傳統民俗。
- 文學意象:常與自然景象結合,如戴叔倫詩句“蘭溪三日桃花雨”,描繪雨後春景。
三、語境差異
- 在古籍中多與曆法、節氣相關,現代漢語更側重時間長短或特定習俗。例如“三日不絕”既可形容餘音(如典故“餘音繞梁”),也可指事務連續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民俗細節,可查看相關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日》的意思
《三日》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三天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日》的部首是“一”字部,它表示“一”的意思。
《三日》一共有5個筆畫。
來源
《三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漢字演變過程中形成的。
繁體
《三日》的繁體字為「三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人們在寫《三日》的時候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還是以現代寫法為準。
例句
1. 他們定了一個三日的行程計劃。
2. 短短三日,我已經開始適應新的環境了。
組詞
組詞:三日遊、三日内、三日後
近義詞
近義詞:三天、三個日子
反義詞
反義詞:三年、久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