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臂的意思、連臂的詳細解釋
連臂的解釋
(1).手攙手;臂挽臂。舊題 漢 伶玄 《趙飛燕外傳》:“時十月五日,宮中故事,上靈安廟,是日吹塤擊鼓,連臂踏地歌《赤鳳來曲》。” 北周 庾信 《北園射堂新成》詩:“驚心一雁落,連臂兩猿騰。” 清 湯右曾 《谷賤行》:“酤酒賽神神降巫,村場擊鼓連臂呼。”
(2).表示共同;一起。 宋 蘇轍 《禦試制策》:“夫敵不知所攻,非連臂而守之也。雖連臂而守之,敵尚可得攻而絶也。”《東周列國志》第四八回:“今日 鄭 陳 連臂去,中原伯氣黯然收。”
詞語分解
- 連的解釋 連 (連) á 相接:連日。連夜。連年。連亘(接連不斷)。連襟(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連載。連綴。連理。烽火連天。連篇累(噄 )牍。 帶,加上:連帶。連坐(一個人犯法,他的家屬、親族、鄰居連帶受
- 臂的解釋 臂 ì 從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臂 〔胳臂〕見“胳”。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連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釋:
一、動作形态
指手挽手或臂挽臂的肢體動作,常見于群體協作或親密行為的場景。例如:
- 古籍《趙飛燕外傳》記載的"連臂踏地歌"(),描繪了衆人挽臂踏歌的祭祀場景;
- 庾信詩句"連臂兩猿騰"(),用猿猴挽臂跳躍的意象形容動作協調。
二、抽象引申
表示共同參與或集體行動,強調群體性特征。如蘇轍《禦試制策》中的軍事防禦策略"連臂而守之"(),喻指協同防守的戰術。
語言特點:
- 近義詞:連璧、聯璧()
- 多用于文學描述,現代口語較少使用
- 既可作動詞(如"連臂高歌"),也可作狀語(如"連臂退敵")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具體語境需結合古籍案例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臂(lián b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兩個人臂膀相連,表示親密關系或團結協作的意義。下面将對連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詳細說明。
連臂的拆分部首是“卩”和“月”。其中,“卩”是一個獨立的部首,代表印章;“月”是一個常用的部首,代表月亮。連臂的拆分筆畫共有8畫。
連臂一詞最早來源于《論語·為政》篇,原文是“君子之臂上長肉,而民臣之臂上長肉”。後來,這個詞引申為表達人們之間緊密關系或團結協作的象征。
在繁體字中,連臂對應的寫法是「連臂」。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連臂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的細節有所不同。
以下是連臂一詞的例句:
1. 他們是連臂的好朋友,互相支持并團結在一起。
2. 兩人連臂共同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連臂的組詞包括:連臂情誼、緊密連臂、團結連臂等。
近義詞:緊密聯繫、背靠背、緊密團結。
反義詞:疏離、獨立。
總結:連臂是用來形容兩個人臂膀相連,表示親密關系或團結協作的詞語。它的部首是“卩”和“月”,拆分筆畫有8畫。連臂一詞最早出現于《論語·為政》篇,後來引申為表示人們之間緊密關系的象征。在繁體字中,連臂的寫法是「連臂」。古時候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連臂的例句有兩個。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連臂可以與其他詞彙進行搭配,如連臂情誼、緊密聯繫等,近義詞有背靠背、緊密團結;反義詞有疏離、獨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