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臂的意思、连臂的详细解释
连臂的解释
(1).手搀手;臂挽臂。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时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安庙,是日吹塤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 北周 庾信 《北园射堂新成》诗:“惊心一雁落,连臂两猿腾。” 清 汤右曾 《谷贱行》:“酤酒赛神神降巫,村场击鼓连臂呼。”
(2).表示共同;一起。 宋 苏辙 《御试制策》:“夫敌不知所攻,非连臂而守之也。虽连臂而守之,敌尚可得攻而絶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今日 郑 陈 连臂去,中原伯气黯然收。”
词语分解
- 连的解释 连 (連) á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噄 )牍。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
- 臂的解释 臂 ì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臂 〔胳臂〕见“胳”。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连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释:
一、动作形态
指手挽手或臂挽臂的肢体动作,常见于群体协作或亲密行为的场景。例如:
- 古籍《赵飞燕外传》记载的"连臂踏地歌"(),描绘了众人挽臂踏歌的祭祀场景;
- 庾信诗句"连臂两猿腾"(),用猿猴挽臂跳跃的意象形容动作协调。
二、抽象引申
表示共同参与或集体行动,强调群体性特征。如苏辙《御试制策》中的军事防御策略"连臂而守之"(),喻指协同防守的战术。
语言特点:
- 近义词:连璧、联璧()
- 多用于文学描述,现代口语较少使用
- 既可作动词(如"连臂高歌"),也可作状语(如"连臂退敌")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均有收录,具体语境需结合古籍案例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连臂(lián bì)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两个人臂膀相连,表示亲密关系或团结协作的意义。下面将对连臂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详细说明。
连臂的拆分部首是“卩”和“月”。其中,“卩”是一个独立的部首,代表印章;“月”是一个常用的部首,代表月亮。连臂的拆分笔画共有8画。
连臂一词最早来源于《论语·为政》篇,原文是“君子之臂上长肉,而民臣之臂上长肉”。后来,这个词引申为表达人们之间紧密关系或团结协作的象征。
在繁体字中,连臂对应的写法是「連臂」。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连臂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只是笔画的细节有所不同。
以下是连臂一词的例句:
1. 他们是连臂的好朋友,互相支持并团结在一起。
2. 两人连臂共同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连臂的组词包括:连臂情谊、紧密连臂、团结连臂等。
近义词:紧密联系、背靠背、紧密团结。
反义词:疏离、独立。
总结:连臂是用来形容两个人臂膀相连,表示亲密关系或团结协作的词语。它的部首是“卩”和“月”,拆分笔画有8画。连臂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篇,后来引申为表示人们之间紧密关系的象征。在繁体字中,连臂的写法是「連臂」。古时候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连臂的例句有两个。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方面,连臂可以与其他词汇进行搭配,如连臂情谊、紧密联系等,近义词有背靠背、紧密团结;反义词有疏离、独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