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元的意思、省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元的解釋

(1). 宋 代禮部試進士第一名稱“省元”。禮部屬尚書省,故稱。又稱省魁。 宋 王銍 《默記》卷中:“少年舉人,乃 歐陽公 ( 歐陽修 )也,是榜為省元。” 宋 俞文豹 《吹劍錄》:“ 紹興 二年, 張無垢 九成 為狀元,次舉省元 樊光遠 ,狀元 汪應辰 。上語 九成 曰:‘二魁皆卿門人,深用嘉歎。’”

(2). 元 以後稱分省考試中式的第一名。 明 李東陽 《魯編修铎頒诏安南》詩:“命使炎邦帝選才,狀元剛去省元來。”《醒世恒言·吳衙内鄰舟赴約》:“ 潘遇 已中過省元,别了父親,買舟往 臨安 會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元是古代中國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特指禮部試(又稱省試)的第一名。這一稱謂主要流行于宋代,是科舉考試中承上啟下的關鍵名次。其詳細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

  1. 詞源與基本定義

    “省”指尚書省(或禮部),因其主持的考試稱為“省試”;“元”意為首、第一。“省元”即尚書省主持的考試(省試)中的頭名。它是通過地方解試(鄉試)的舉人(“解元”是解試第一名)在京城參加由禮部組織的全國性考試後獲得的最高榮譽。

  2. 在科舉體系中的位置

    省試是科舉三級考試(解試、省試、殿試)中的第二級。獲得省元意味着考生在省試中拔得頭籌,取得了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資格。省元在殿試中通常會被授予較高的名次(如進士及第或進士出身),但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因此,省元是成為狀元的重要階梯,但兩者并非同一概念。省元相當于全國會試的榜首,而狀元是皇帝欽點的殿試第一名。

  3. 地位與榮耀

    省元是極高的功名,社會地位顯赫。獲得省元不僅意味着學識得到國家最高考試機構的認可,也預示着仕途的光明前景。省元及第者往往被授予重要官職,成為朝廷棟梁。其榮耀僅次于殿試産生的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在士林中被廣泛敬仰。

  4. 曆史實例與文獻佐證

    宋代許多著名曆史人物曾獲此殊榮。例如:

    • 司馬光(著名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鑒》主編)在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中省元,後殿試中進士甲科。
    • 文天祥(民族英雄)在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中省元,殿試時被欽點為狀元。

      相關記載可見于《宋史·選舉志》、《夢溪筆談》等史籍,其中詳細描述了省試的程式及省元的地位。

省元是中國古代(尤指宋代)科舉制度中,對禮部主持的全國性考試(省試)第一名得主的專稱。它代表着在國家級選拔考試中拔得頭籌的至高榮譽,是通往最高功名“狀元”的關鍵一步,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和仕途前景。其曆史記載見于《宋史》、《夢溪筆談》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省元”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在不同朝代有所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一、宋代含義

指禮部試(省試)進士第一名。因禮部隸屬于尚書省,故稱“省元”,又稱“省魁”。例如:

二、元代及以後含義

指分省考試中的第一名。例如:

三、其他說明

  1. 與“狀元”區别:省元是禮部試頭名,狀元是殿試頭名,兩者屬于不同層級的考試。
  2. 曆史案例:宋代呂省元曾撰寫《宣和講篇》,評價宋徽宗時期的政治得失。

注意:部分網頁提到“節省開支”的釋義(如),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建議以科舉制度相關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愛玩聱叟白接博大精深侘傺抄白城狐晨夜斥去沖僻串月蔥緑度長絜短二副反國發越廢話連篇棐彜鋒旗府幹福祥浮玉山崗哨稿幹更互公刻關嶮豪纖鶴虱活腳竹枕加席盡快镌诘摳字眼兒苦役立稱劉綱力争隴丘屢驕内書堂疈事疲頑情思區宙三倒班繕緝蜀閣水鴉兒酸迂夙聞挑子替歸停戰歪嘴和尚完足武成王狎恰下眼看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