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令的意思、科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令的解釋

法令;律條。《後漢書·循吏傳·仇覽》:“勸人生業,為制科令。”《晉書·刑法志》:“凡所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於正律九篇為增,於旁章科令為省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科令”是古代漢語中的法律術語,主要指法令、律條或規章,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釋義

“科令”指古代官方制定的法令或律條,用于規範社會行為。該詞由“科”(指法律條文分類)和“令”(指具體規定)組合而成,強調法律條文的系統性和強制性。

二、文獻例證

  1. 《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勸人生業,為制科令”,指通過制定法令引導民衆從事生産。
  2. 《晉書·刑法志》
    提到漢代法律改革時“於旁章科令為省矣”,說明“科令”是法律體系的一部分。
  3. 《三國志·魏書·劉劭傳》
    記載劉劭參與“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體現其法律編纂功能。

三、延伸用法

明代詩詞中也有使用,如孫承恩《題畫牛》中“徵科令行急”,反映古代賦稅法令對民衆的影響。

四、相關概念

與“律”“令”等法律術語并列,但“科令”更側重具體規章的制定與執行,如《後漢書·孝和帝紀》強調“勿因科令,加虐羸弱”,體現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原則。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晉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科令

科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科(kē)和令(lìng)。科字的部首是禾,令字的部首是亻。科字的筆畫數為9,令字的筆畫數為5。

來源

科令是從古代的銅器文字演變而來的。在古時候,人們将一種一種的事物分類,然後制定相應的準則和規定,稱之為“科令”。科令通常由君主或者上級官員發布,用于管理和指導人們的行為。

繁體

在繁體字中,科字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令字的寫法為令。也就是說,科令的繁體字寫法和簡體字完全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科令兩個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其中,科字的音節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可能是“箇”或者“課”,但意思都是相同的。令字在古代被寫為令或令。不同的時期和地區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例句

1. 君主發令施行科令,以管理國家事務。 2. 這個學校嚴格遵守各種科令,保持校園秩序。

組詞

科學、科研、科目、令行禁止、命令、制令、令人疑惑

近義詞

準則、規定、法令、條例、命令

反義詞

自由、放任、無章、無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