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行星的意思、小行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行星的解釋

[asteroid;minor plant] 太陽系中的小天體;特指成千上萬的小行星之一,它們的軌道大都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由波得定則指定的平均軌道近似為2.8天文單位距離,小行星的大小範圍從直徑幾百米到最大的760公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其體積和質量遠小于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屬構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後的殘餘物質,通常分布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它們的直徑範圍從幾米到數百公裡不等,最大已知小行星谷神星(現被歸類為矮行星)直徑約940公裡。


二、主要特征

  1. 物理特性
    • 形狀不規則,部分接近球形,表面多撞擊坑和山脈。
    • 密度較高,主要由矽酸鹽岩石(如S類)或含碳物質(如C類)組成。
  2. 軌道特點
    • 軌道多為橢圓形,少數接近圓形,公轉周期3.3-6年,自轉周期2-18小時。
    • 部分軌道與地球相交,存在碰撞風險。

三、分類與分布

  1. 光譜分類
    • C類(碳質):占75%,反照率低,含碳物質。
    • S類(岩質):占17%,反照率較高,類似普通隕石。
    • X類:含金屬成分,如鎳和鐵。
  2. 分布區域
    • 98.5%位于小行星帶,少數分布于近地軌道、柯伊伯帶等。

四、起源與意義

小行星被認為是太陽系早期未能形成行星的殘留物質,其内部可能因放射性元素衰變發生過物質分層。研究小行星有助于理解太陽系演化,并可能為人類提供稀有礦産資源。


注:截至當前數據,已發現約127萬顆小行星,其中25萬顆獲永久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小行星

小行星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小”和“行星”。

1. “小”的部首是“小”字底部的“勹”部,它是由曲線和直線組成,表示小的意思。

2. “小”的筆畫數為三畫。

3. “行星”的部首是“行”字底部的“行”部,它是由從上到下的一條直線和兩個橫線組成,表示走路、運動的意思。

4. “行星”的筆畫數為八畫。

小行星一詞的來源是出自天文學領域,是指太陽系以外的一顆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它們比行星小,沒有獨立的軌道。小行星是太陽系中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區域,分布非常廣泛。

在繁體字中,小行星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寫小行星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的基本相同。

例如:觀測小行星對于研究宇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與小行星相關的詞語有:小行星帶、小行星家族、小行星探測器等。

與小行星意思相近的詞有:彗星、流星等。

與小行星意思相反的詞有:行星、衛星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