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達山的意思、阿耨達山的詳細解釋
阿耨達山的解釋
即 昆侖山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經營 炎火 而浮 弱水 兮” 張守節 正義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阿耨達山 ,一名 崑崙山 ,其山為天柱,在 雍州 西南一萬五千三百七十裡。”耨,一本作“ 傉 ”。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三:“釋氏《西域志》: 阿耨達山 上有大淵水,宮殿樓觀甚大。即 崑崙山 。 穆天子 所至,即 阿耨達宮 也。”一說,即 岡底斯山 ,在 西藏自治區 南部。《清一統志·西藏·岡底斯山》:“今 阿裡 為 藏 中極西南地,近古 天竺 境……疑此(指 岡底斯山 )即 阿耨達山 也。”
詞語分解
- 阿耨的解釋 .佛教語。意譯為極微。今譯為原子。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鄒氏 ( 鄒衍 )之言,曰九州,曰瀛海,則佛之大千微塵也, 須彌 阿耨也。” 章炳麟 《四惑論》:“乃若《勝論》之言
- 山的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争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網絡擴展解釋
“阿耨達山”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山脈名稱,其含義及地理定位存在兩種主要解釋:
一、詞義與曆史記載
-
昆侖山說
多數古籍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括地志》等記載,阿耨達山即昆侖山,被視為“天柱”,位于雍州西南約1.5萬餘裡處。唐代李泰等人考證認為此處是神話中天帝居所,并有“大淵水”“宮殿樓觀”等描述。
-
岡底斯山說
另一說認為阿耨達山對應西藏的岡底斯山,可能與佛教傳入後對西域地理的重新诠釋有關。
二、詞形與文獻差異
- 該詞存在異寫形式,如“阿傉達山”,見于《漢典》等工具書,注音為“ā nù dá shān”。
- 宋代李石《續博物志》進一步将阿耨達山與周穆王西巡傳說中的“阿耨達宮”聯繫起來,強化了其神話屬性。
三、總結
該詞兼具神話與實地雙重指向,反映了古代對西域地理認知的演變。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地理位置,建議結合《括地志》《西域志》等原文及現代地質研究對比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耨達山(ā nǚ dá shān)這個詞意思是“阿耨達佛陀之山”,是佛教寺廟命名中常用的一個詞彙。拆分部首是“阝”,筆畫是8畫。
這個詞來源于佛教經典中的梵文譯名“Anuttarā Samyaksaṃbodhi”,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在漢字中翻譯為“阿耨達山”,取其音譯。
由于繁體字在不同地區和曆史時期有所不同,對于“阿耨達山”的繁體字寫法可能存在多種變體。但通常情況下,“阿耨達山”的繁體字寫法是“阿耨達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可能出現“阿耨達山”的拆字寫法,但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一般使用“阿耨達山”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夢見自己站在阿耨達山之巅,感受到了無上的甯靜和智慧。
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我很抱歉目前沒有相關信息。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非常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