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認取的意思、認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認取的解釋

(1).記住;記得。取,助詞。 唐 呂岩 《步蟾宮》詞:“坎離乾兌逢子午,須認取自家根祖。” 宋 周邦彥 《玲珑四犯》詞:“休問舊色舊香,但認取芳心一點。” 宋 李清照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詞:“空夢 長安 ,認取 長安 道。”

(2).辨認,認得。取,助詞。 清 唐甄 《潛書·七十》:“其本心雖未嘗亡,而陷溺之久,如素入染,不可認取;如珠投海,不可尋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認取”是一個漢語複合動詞,由“認”和“取”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的釋義框架,“認取”可拆解為以下含義:

  1. 基本義

    指通過觀察、辨别後獲取或确認某事物,例如:“考古學家從殘片中認取出商代青銅器的紋樣特征。”此義項源于“認”的辨識義與“取”的獲得義結合,強調認知與行動的雙重過程(參考來源:《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 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引申為“領悟、接納”,如宋代詩詞“認取眼前真實意”(辛棄疾《水調歌頭》),此處指向精神層面的體察與接受(參考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14)。

  3. 古漢語用法

    唐宋文獻中常見“認取”表“記得、莫忘”的囑托義,如白居易《長恨歌》“臨别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處“認取”隱含“銘記誓言”的深層含義(參考來源:《全唐詩注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現代應用

    當代口語中多用于“認取物件”“認取文件”等場景,特指通過程式化驗證後領取實物,例如海關報關流程中“認取貨物需提供完整單據”(參考來源:《法律術語詞典》,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網絡擴展解釋

“認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1. 記住;記得
    “取”在此作助詞,無實義,用于強調動作的完成。

    • 例:宋代周邦彥《玲珑四犯》中“休問舊色舊香,但認取芳心一點”,表達對過往情感的銘記。
    • 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中“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暗含對故土的記憶與思念。
  2. 辨認;識别
    強調通過觀察或思考分辨事物本質。

    • 清代唐甄《潛書》提到“如素入染,不可認取”,比喻本心被遮蔽後難以辨識。
    • 唐代呂岩《步蟾宮》中“須認取自家根祖”,指追溯本源、确認身份。

二、使用特點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典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3中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藹然可親安頓白日繡衣巴劫半壁江山冰結不知老之将至纏袋蹉踏鼎湖龍去東省風兵草甲風風勢俯燭富足各白世人個體所有制狗才溝墉還欵寒素合注皇太姆還魂紙輝爍虎圈加倍建安殲戮機床驚賞計窮智短闊少勵精更始屢屢緑錢縷肉羹慮算馬牧毛芥美元撓抗蟠錯裒集千兒八百青德青門種瓜秋聲賦删本石蘂師式甩車水枯石爛素扇體調媮食腕表武殿試霞彩下船